吉林高院院长:当代表不能光唱赞歌不提建议——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吉林高院院长:当代表不能光唱赞歌不提建议
2010年03月07日 09:10 来源:法制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我仍然是个学者,不会因为当了院长而改变。”张文显代表说。 法制日报记者 王建军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眼前这位,是记者在大学时代“最不喜欢的人”之一。

  记者清晰地记得,那厚厚的深蓝色书面上的6个字:“张文显”、“法理学”。这6个字,让包括记者在内的一批初入大学者,对法律的认识从有趣的案例变成了枯燥的法学理论。而后,这6个字让更多的人,为自己认识法律、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最坚固的基础。

  多年后的今天,张文显递给记者的名片上已没有了大学校长的职务,取而代之的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很多人都想知道,身份的转变,会带来一个怎样的张文显。

  当院长未改学者本色

  当被问到“您现在还在研究法学理论吗”时,张文显笑了。他拿出一本书说:“这是我两年来的研究成果,最近刚出版的。”书名叫《法哲学通论》,依旧很厚。

  他说,如果明年两会再采访他,他还能拿出两本书来。一本叫《司法的精神》,另一本是《法官的智慧》,已确定在今年出版。

  这3本书,都是张文显在2008年1月升任吉林高院院长后写的。显然,他不仅在继续研究法学理论,而且已经将实践经验上升到了理论高度。

  但这不是全部。他每年都会在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他现在身兼20种学术职务,包括8所大学的兼职教授;他每年要带2至3名博士生,一名硕士研究生。

  “我仍然是个学者,张文显不会因为当了院长而改变。”他说,他依然肩负着一名学者该有的责任:研究理论,教书育人,传扬法治;依然抱有一名学者原本的梦想:将自己的理论融入到中国整个法律理论体系中,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

  他告诉记者,《法哲学通论》是他第一次以通论的方式写法哲学(法理学)。书里对传统的法律思想、理论进行了反思,突出了3个学术原则:一是中国特色、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二是理论创新,提出了法学研究、法律实践和法治建设的问题并作出阐述;三是鲜明的问题意识和范式意识。

  法院形象获根本改变

  张文显起初也担心,对学术的执著是否会影响到法院的工作。自己的理论,能否被实践检验合格。

  确实,他上任吉林高院院长后的“动作”,不可谓不大。

  他系统研究了司法理论、司法改革和司法实践,提出了从立案到涉诉信访的一整套理念,并运用于全省法院系统司法改革和审判实践中。

  例如,在立案方面,他要求以保障人民群众诉权、方便当事人诉讼为宗旨开展工作;在刑事审判方面,要求以贯彻宽严相济的政策、参与平安中国建设为工作思路;在民事审判领域,要求以维护公平正义、化解矛盾作为价值追求;在行政审判中,要求以保护人权、支持管理、构建和谐的政府、公民关系为主线等。他还要将自己多年来一直研究和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精神以及和谐司法的理念统统用于法院工作实践中。

  每年,他都要给全省法院系统制定明确的奋斗目标:2008年,提出开辟法院工作新局面,并规定了具体标准;2009年,提出实现法院工作新突破,力争跨入全国法院系统先进行列;2010年,提出实现新跨越。

  一开始,很多人认为这是学者的理想主义。因为之前有一段时间,吉林一些法院、法官的公信力在省内百姓心中较低,百姓对法官违法犯罪问题的反映较为突出。

  但在一系列改革和严格管理后,法官犯罪现象几乎绝迹,违纪违法现象显著下降;审理案件的质量明显提高,上诉、发回重审、改判的案件都有大幅度下降,人民群众对法院、法官的印象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最有力的证明是,对省高院工作报告的赞成票连续两年超过90%,比前些年高出18%至20%。”张文显说,这就是人民群众给他上任后打的分数。

  履行代表职责一丝不苟

  说到人大代表这个头衔时,张文显的表情明显变得严肃和庄重。“人民代表大会不是‘代表’的大会,而是代表人民的大会。我是13亿人民选出的2981分之一,代表13亿人民去讨论国事,审议重要报告和法律案,这是多么神圣的一件事!”

  他说,他要做的、做好的就是履行职责。所以,每年他都认真提出建议案。

  2008年,他提出修改刑法,将利益相关人纳入到受贿罪的主体范畴,实现我国刑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衔接;当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刑法时,吸收了他的建议。2009年,他提出林业法院、铁路法院、农垦法院要加快改革步伐,指出行政单位管理司法机关是不适合的,由企业管理司法机关更是逻辑上的混乱;如今林业法院改革有望在今年完成,铁路法院改革也已提上日程。今年,他又提出建议构建大调解格局,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社会(民间)调解等融为一体,建立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现在议案仍在修改中。

  代表的另一个重要职责,便是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报告。张文显每年都认真提出修改意见。

  2008年,他提出国外已经有一部分人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发出了预警,我国在投资信贷等宏观调控方面应当采取比较灵活的政策,应当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2009年,他看到财政收入猛增的情况下财政赤字却扩大了,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对此作出说明,并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对中央财政收支的监督。今年他又瞄准了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预防财政风险和分配公正等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固然亮点很多,但人大代表审议不能光唱赞歌,还应提出修改和完善的建议。”张文显说,代表有职责代表广大人民提出问题,在准确判断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当下利益的基础上,表达人民群众的心声。法制日报记者 周斌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