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或转为“南旱北涝” 南方或持续10年特大干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或转为“南旱北涝” 南方或持续10年特大干旱
2010年03月12日 10:11 来源: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我国有可能变成“南旱北涝” 制图:韩君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专家分析反常天气背后的气候变化:

  南方玩够了,到北方玩一阵子去……

  新闻提示

  大雪、雷鸣、低温、高温……这几天,南京出现密集的反常天气。

  反常天气的背后,是复杂的气候变化。“我们的研究表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夏季雨带从长江流域逐渐向北移动,现在已经到了淮河流域,将来有可能会出现‘南旱北涝’的气候变化。”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研究员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GBN报告预测

  专家求证

  我国南方有可能发生持续10年的特大干旱

  对GBN报告中关于中国的预测内容,罗勇曾尝试从两个方面求证。

  一方面,以每10年为一个阶段,对中国夏季降水进行分析。通过大量的分析,罗勇绘制了从1951年到2000年我国夏季降水分布图。

  从分布图中,罗勇发现了下面的规律:1951年—1960年,我国夏季的降水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北;1961年—1970年,我国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开始减少;1971年—1980年,我国夏季降水集中地区继续向南移动,北方开始减少;1981年—1990年,我国夏季降水集中在江淮流域;而1991年—2000年,我国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形成现在的“南涝北旱”型分布。

  “可以看得出来,我国降水集中的地区在有规律地变化着,存在着20年左右的周期。未来10年多雨区可能会重新回到北方,也就是可能在2010年左右形成‘南旱北涝’的局面。”罗勇说。

  另一方面的求证,以温室气体作为主要考察内容。“我们把中国温室气体的排放数值进行综合计算,得到了一个戏剧性结论。”罗勇说,如果现在全球温室气体的高排放量不加以控制的话,今年我国夏季降水的分布类型还是现在的“南涝北旱”。“但是,如果我们通过种种手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我国降水分布的类型刚好和GBN报告中预测的一样,变成了‘南旱北涝’,南方可能将真的面临干旱。”

  2004年,美国全球商业网络咨询公司(Global Business Network,简写为GBN)一份题为《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的报告预测:“今后20年内,全球气候将发生突变,一场全球性灾难就摆在我们面前,成百上千的人将在自然灾害中死亡。亚洲和北美洲的年平均温度下降达5华氏度(2.8摄氏度),北欧下降6华氏度(3.3摄氏度)……到2020年,欧洲的沿海城市将被上升的海平面所淹没,英国气候将像西伯利亚一样寒冷干燥。”“中国南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2010年以后,中国北方水患不断,南方一片干旱……”

  “针对这些预测,中国科学家已经进行了三次研讨。与会专家认为,虽然报告中全球气候变化预测的极端情景几乎不可能发生,但报告对中国部分的预测还是很有启发意义和预警价值的。”罗勇说,GBN主持上述报告的人不是科学家,这个结论也不是科学结论,但他的研究表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夏季雨带确实从长江流域逐渐向北移动,现在已经到了淮河流域。“不过,未来会不会继续向北移动,到达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出现‘南旱北涝’的气候变化,还需要观察,现在还不能有明确结论。”

  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钱维宏,则给出了另一个解答。

  从1999年开始,钱维宏从事“近百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干湿变化规律及预测方法研究”。他发现在1979年左右,我国夏季降水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1979年以前,我国夏季的降水很明显是北方多而南方少;1979年以后,逐渐转变为了南方多,北方少,也就是现在的“南涝北旱”。

  对过去近千年和近500年的中国东部旱涝分析,他发现长江与黄河流域的旱涝变化是相对立的,以70年为周期交替出现。“我国南北气候的转型是肯定要发生的。”钱维宏说,根据70年的周期来预算的话,从1979年开始的“南涝北旱”,到2015年左右将转变为“南旱北涝”,但具体时间还将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根据我们的预测,如果降水发生转变,可能北方的降水可以增多20%。”罗勇说,现在,一项有关气候变化的973项目刚刚启动,将来也许会给出一个准确的回答。(宋广玉)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