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尊严从何而来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媒体评论:尊严从何而来
2010年03月17日 16:16 来源:郑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已经闭幕。梳理近半个月会期中最受关注的言语,对民生的关切响彻耳边,未来的生活牵动人心,尊严和阳光更是由会议热词变成了社会热词。(3月14日中国广播网)

  尊严这两个字,是人们生活词汇之中极为重要的词汇。尊严既是涉及人们理想生活目标的观念,还是一种感觉。尊严通常是感性的,是充满感情的。人人都有尊严,人人都想要更好的尊严。

  人们的尊严得有一个基础,或是叫做基准线。奢侈、奢华的生活,从来不是本土多数人的所想所望,衣、食、居无忧的生活,已是很多人想得到却不易得到的了。少数人生活奢侈、奢华,但也要让多数人能够活下去,譬如,少数人住着高门大宅,得让多数人也有房子住,哪怕是小房子也行。居者有其所,这是人的基本权利,这基本的权利构成了人的基本的人性尊严。

  人的尊严从何而来?物质享受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幸福的增加,也不意味着尊严的提升。但是,缺乏起码的民生保障,没钱医病,没学可上,没房能住,则人们肯定产生不了尊严的感受。对多数人来说,他们需要的并不多,他们对水中捞月不奢想,对天上掉钱不期待,他们只是要工作、教育、医疗等基本的生存权利,人的尊严就是从这些基本的权利而来。如果这些东西都没有,谈论尊严就是一句空话。

  每个公民在法律的框架内,都赋予自由和权利;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这样的保证,才能提升尊严的境界,才能让本土的多数人过上真正有尊严的生活。尊严从来就不是空洞之物,不是一种说辞,而是一种摸得着、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生活。

  尊严如同空气,人们须臾不可离开。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人们普遍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才能创造体面的生活、有尊严的生活。尊严既是一种赋予,还是一种争取。尊严扫地,是人的悲哀,亦是社会的悲剧。什么时候尊严在社会生活中不再是稀缺资源,而是人人所享有的东西,那么本土社会与文化根本性的进步才会成为可能。 今 语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