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员解释沙尘暴成因:沙源丰富、气候异常——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官员解释沙尘暴成因:沙源丰富、气候异常
2010年03月23日 01: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10年3月22日,北京遭遇今春第二场沙尘暴侵袭。 中新社发 邹宪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北京3月22日电(记者 赵建华)中国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刘拓22日在北京表示,沙尘暴在中国不可能消失,丰富的沙尘源一旦遭遇异常的气候,必然产生沙尘暴。

  根据卫星影像和地面监测信息综合评估,21日中午前后,中国甘肃西部和内蒙古西部出现沙尘天气。此后,沙尘向东扩散,内蒙古中部、宁夏北部、陕西北部相继出现沙尘天气,内蒙古中部局部地区发生沙尘暴。

  22日清晨,沙尘天气扩散到华北地区,京津出现明显浮尘天气,局部地区强度较大。到中午,沙尘天气影响范围包括西北东部的局部、内蒙古中部、华北北部,影响土地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波及5省区196个县(旗),受影响人口约6100万。这已是京津地区今年入春以来第二次遭受沙尘侵袭。

  在接受采访时,刘拓介绍说,此次沙尘源自蒙古国中西部及中国甘肃河西走廊、内蒙西部等地。这些地区沙漠、沙地广布,是起沙尘的物质条件。

  此外,气候异常是重要的外部因素,是动力条件。由于沙尘源区和途经区沙源物质丰富,且近期气温回升较快,土壤失墒严重,加之冷空气势力较强,导致沙尘天气的发生、发展。

  刘拓表示,尽管沙尘暴不能消灭,但可以减少发生、减轻危害、减少损失:一方面需要加强应急预警和防范,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地表覆盖、减少沙尘源。

  这位官员希望,汲取边治理、边破坏的教训,杜绝滥垦、滥牧、滥采等破坏行为,保护沙区植被;植树种草、恢复沙区林草植被,提高草原生态功能,遏制新的沙化形成;把条件恶劣地区的农牧民移居到条件相对较好的城镇周边,使生态系统自我修复。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