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代表”成身份的象征 所以民众“被代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时评:“代表”成身份的象征 所以民众“被代表”
2010年03月24日 08:2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浙江宁海,一位“好事”的网民,十多次在当地的“文峰论坛”上,要求宁海县人大常委会公布县人大代表的工作电话与工作地址。结果,遭到了拒绝。“如果把人大代表的电话公布出来,代表们不是不堪烦恼?人大代表的工作单位,不成了一个个信访局?”宁海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华飞回应说。

  这边厢,煞费苦心寻人大代表而不得;那边厢,早有人大代表挺身而出——3月21日下午,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人大代表田文久,在闹市区的行车道上违章停车,面对交警处罚,他手举人大代表证高呼:“我是人大代表,我不出示驾驶证和行车证能怎么的?”随后,竟开车撞向交警,并放出狠话:“你小心点,别让车把你撞死。”

  毋庸讳言,像田文久这样的人大代表还有不少,隔三差五就会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公然示丑——此中心态,恰如田文久所言:“我是人大代表,是有身份的人”。在他们看来,所谓人大代表,就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至于自己应该履行怎样的责任和义务,恐怕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同样毋庸讳言的是,那位宁海网民的遭遇,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除却各级两会之外,我们对自己身边的人大代表究竟认识几何?

  数年前,“官员代表”占据七成比例的数据令人震惊,削减“官员代表”数量的声音因此不绝于耳。然而,即使非“官员代表”,也与民众有不小距离。于是,在我们因有事相求却找不到代表而苦恼的同时,不得不一次次因莫名其妙“被代表”而啼笑皆非。

  尽管有无数理由要求人大代表公开联系方式,但宁海县人大的解释却并非没有道理,而这无疑暴露出现有制度的一大弊端——人大代表毕竟只是一种“兼职”,当本职工作与代表职责发生冲突之时,究竟应该如何取舍?农民工代表胡小燕自公布手机号码之后,一度被求助者打爆,使其工作生活深受影响。这样的前车之鉴,难免会给有志于公布联系方式的代表留下阴影,不过,这样的矛盾却并非不能化解——不过是化“兼职”为“全职”,使人大代表能够心无旁骛地用心倾听、为民代言。实际上,广东省早在2008年就曾做出相关探索,而这一话题在今年两会上也曾再度引起热议。

  倘若能够实现人大代表的专职化,所谓“公开联系方式是否涉及隐私”的质疑将不复存在,因为这将是一种职业行为,而不是个人行为;同时,“代表会否不堪其扰”也不是问题,毕竟,是否有精力和能力收集民意并为民代言,将是一项最基本的职业素养;更为重要的是,形形色色飞扬跋扈的“特权代表”将大大减少——倘若人大代表仅意味着一种职业,剥离了政治荣誉与行政特权,其本身何来特权意识与优越感?除此之外,规范的职业准则将有助于约束代表的言行举止,而这远比约束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兼职”要容易得多。

  从两会现场的“雷人”之语,到市井坊间的“雷人”之举,某些人大代表不断用自己惊世骇俗的言行,提醒我们注意他们的存在,当“想找的代表找不到”与“不想找的代表主动现身”的矛盾日益放大之时,这种视觉上的巨大反差,也许有必要进行制度上的相应改善。(赵志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