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要把引江济汉工程建成现代“都江堰”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专家:要把引江济汉工程建成现代“都江堰”
2010年03月26日 10:16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引江济汉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百年大计,是一个影响深远的生态工程。”负责这一工程设计的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别大鹏介绍说,在工程设计过程中,专家们始终怀着一个信念,那就是要把引江济汉工程修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现代“都江堰”。

  这一绵延67.23公里的人工运河建成后,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将在荆州龙洲垸河段分流而出,一路奔腾,经湖北荆州区、沙洋县、潜江市,最终在潜江高石碑汇入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沿途将建设30座跨渠公路桥、24座人行桥、机耕桥及一系列的水利灌溉设施,形成一座带入众多现代科技元素的水利枢纽。

  据介绍,引长江水入汉江,本身就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为汉江流量减少而作的生态补偿。其引水线路的选择,最为体现生态保护的理念。

  引江济汉可选进水口有3个,从上至下分别是长江枝江大埠街、荆州龙洲垸、沙市盐卡,出水口有2个选择,分别位于汉江潜江高石碑和红旗码头,专家据此共组合出了可供选择的9条线路方案。

  比选时,首先被否定的是汉江红旗码头出口。红旗码头位于汉江最后一级枢纽——兴隆枢纽下游25公里处,若以此为出口,意味着兴隆以下25公里河道无法补水,达不到“济汉”目标,而高石碑距离兴隆只有3公里。同时,这条线路难以绕开江汉油田,可减少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10亿元。

  在利用红旗码头作为出口的几套方案被淘汰后,设计专家又以线路长、交叉建筑物多、土方开挖量大等理由,放弃了进口在大埠街,出口在高石碑的“高一线”方案。而进口也在大埠街的“高二线”方案,虽然水头高、自流条件好,但因其地处长江四大家鱼产卵地,上游40公里河段是中华鲟保护区,在此取水可能对四大家鱼产卵和中华鲟、胭脂鱼洄游产生不利影响而被否决。

  为将这一工程建成一项跨世纪的生态工程,设计专家多次前往都江堰考察,现场感受前人的责任和精神,最后经过无数次的沿线勘测,选定了目前的方案。(记者熊金超 魏梦佳)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