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军和武警部队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 应对威胁(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全军和武警部队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 应对威胁(3)
2010年03月29日 09:01 来源:解放军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建章立制 规范运行

  2007年8月,东南沿海,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学员“嵌入”三军联合演兵场。登陆舰舰长口述战斗命令,陆军学员指挥两栖战车踏浪冲锋。

  这一年,总部下发《关于开展联教联训试点的通知》,联教联训试点工作在国防大学、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海军指挥学院、空军指挥学院和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展开,标志着联教联训制度建立形成。

  纵观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大棋盘,制度建设始终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培训制度创新,始终是最有“牵引力”的改革,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各领域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战略支撑。

  军委首长指出:加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既要把每一项具体工作抓细抓实抓到位,更要下功夫完善制度机制,把做好具体培养工作与健全完善有关制度机制结合起来,加快完善院校培训、实践锻炼、干部选拔任用的有关制度,加紧探索和完善联合作战、联合训练、联合保障方面的体制机制。

  几年来,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制度建设方兴未艾,不断迈出实质性步伐:

  ——进一步完善实践锻炼制度。总部建立了重大军事活动观摩机制,依托第二炮兵探索指挥和参谋军官多岗位交流锻炼模式,推进干部交流由换岗型向培养型交流转变,局部交流向大范围交流转变,单一交流向系统交流转变。

  ——加强军事学指挥类研究生实践教学,实行院校和部队“双导师制”。依托空军探索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基地化、网络化训练新路,在高学历指挥军官培养上,形成了基础训练、作战模拟、军事演习互为补充的良好运行机制。

  ——完善联合作战指挥专业素质考评办法。结合济南战区联合训练试点任务,确立联考制度,使三军指挥员同步提高联合作战指挥能力。发挥海军作战体系优势,构建了以“三级七阶”为主体、多级轮训为补充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训考核体系,积极推进兵种合训联考、指参合训联考和机关合训联考。

  ——严格落实干部训用一致原则,探索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任职资格制度。总部规定,提升进作战部队军级领导班子的,必须经过国防大学联合战役指挥班培训,从2009年起未经本级培训的不予办理任职。

  群体造就 集团生长

  人们注意到,2009年国庆阅兵指挥部前首次冠以“联合”二字。一个横跨三军、纵贯军地的联合指挥机构,指挥涵盖共和国武装力量全部要素的参阅部队,在短短一个月内就高标准完成了全部集训课目。

  人们同样也注意到,这一年海军“神电”演习、空军“红剑”演习几乎同时拉开帷幕;武警机动作战部队奔赴雪域高原驻训,与海军赴亚丁湾护航舰艇编队起航几乎同时进行;“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合反恐军演硝烟刚散,陆军远程跨区机动演练烽烟又起……

  媒体军事观察员评述:“能够同时指挥多场联合军事行动,证明中国军队新型指挥人才储备达到一定厚度。”

  从阅兵场看演兵场,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清晰可见:当代,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已经成为战斗力的基本形态。体系与体系之间的对抗,背后是高素质人才群体的较量。

  军委首长指出:要把增强个体素质与提高班子整体能力结合起来,在选配班子时努力做到军兵种专业复合、指挥与技术优势复合、不同经历阅历和知识复合,注重在组织重大军事行动中提高党委班子科学决策、高效指挥的水平,不断增强党委班子领导部队联合行动的本领。

  几年来,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重视群体成才、集团生长、规模造就,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出现诸多新景观:

  ——从2009年开始,国防大学和中级任职教育院校对部分重点班次进行整合,加大联合作战教学比重。2010年2月,总部决定将国防科技大学高科技知识培训班调整为军队信息化建设培训班。同时,对国防大学师团职领导干部研究生班和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进行整合,纳入联合作战指挥培训专门班次。

  ——全军各大单位坚持按照联合作战标准选配班子,海军舰队指挥班子中全部实现了舰艇、潜艇和航空兵等主战兵种的融合;兰州军区、南京军区等单位明确,作战师旅团班子必须要有所属主战兵种专业的指挥员,有了缺位优先充实兵种专业成员。

  ——空军组织联合防空编组联训,全部指挥人员以战时实际身份,进入战时实际位置。空军指挥学院300名来自空军不同兵种的学员,混合编成12套指挥班子,组织实施联合作战指挥对抗演练,学员在毕业前就进入联合指挥员角色。

  ——总参某部参谋人员中,既有三代战机飞行员,又有舰艇指挥、地面防空、导弹发射等专业人才,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博士占40%,90%参加过重大军事实践活动。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