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谈中国现代化再定位:公平正义是其独特品格(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学者谈中国现代化再定位:公平正义是其独特品格(2)
2010年03月29日 11:13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考量中国现代化的八个维度

  主持人:您认为中国实现现代化需要从哪些方面去考量?

  许正中:考量中国现状,现代化的内外环境压力更大,需要多元复合转型,八个维度同时现代化。第一,乡土文明向城市文明转型,城市是现代社会的载体。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完成彻底的城市化才能到达现代化的彼岸。第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市场是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动力和基础。第三,农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型,知识化是新一轮现代化的另一个重要标志,中国目前仍未完成上一轮现代化即工业化,知识化之路还很远。第四,科层管理结构向扁平网络的社会结构转型,现代社会已经由IT时代进入NT时代。我国还处于向IT时代冲刺的阶段。第五,封闭内卷社会向开放外拓社会转型,推动思想的创新性解放。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转型也必须秉承开放的理念。第六,产业追随向产业创新转型,走自主创新的工业化道路。它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产业竞争力得以实现的基础。第七,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第八,社会文化也不断自主创新,由生存型文化向发展型文化转变。社会意识的现代化与城市社会、工业文明乃至知识文明、市场经济、民主意识和先进文化等语境密切相关,是整个现代化的精神内涵。八大转型,彼此渗透、共轭联动、交织互锁,只有同时跟进,中国现代化才能达到“形与灵”的结合,充分显现出社会转型的整体复合性和繁杂艰巨性。

  现代化指标体系亦有不足之处,机械执行“现代化时间表”等容易诱导新的浮夸风

  主持人:关于现代化的标准和程度有很多量化指标,比如,有的研究就制订了一个“中国现代化时间表”,您怎样看?

  乔新生:长期以来,关于现代化,学术界和决策者制定了许多评价指标体系。但是,这些标准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领域。在一些学者看来,经济是现代化的主要标志,而要发展经济必须不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尽快实现从农业化向工业化的转变,并最终建立现代化的服务业。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现代化虽然具有刚性和软性的指标体系,但说到底是一个经济发展问题,经济是纲,纲举目张。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发展经济实际上就是发展市场经济,就是用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在这个过程中,人力资源处于和其他资源相同的地位,通过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整个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事实上,这些观点已经把现代化的主体直接或者间接地降低为客体,把具有丰富情感的人看作是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组成部分,而这些指标体系中,人的因素是很难考量的。

  杨耕身:严格制订并机械地执行“现代化时间表”,容易诱导新的浮夸风。“现代化时间表”表达了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决心和可能性,它的制订,会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的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但必须明白的是,说到底,“现代化时间表”仅仅是一种预测而已。就现阶段的我国来说,实现现代化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重任,决非一蹴而就,更不是立等可待的。同时,也不宜把“现代化时间表”的发布视作为一种强制性目标与指令性任务。如果不顾地区客观实际而跟风冒进,我们在现代化的路上必然会南辕北辙,以至于背离“现代化时间表”的初衷。“十五年赶英,二十年超美”的经济狂热,所导致的现代化的乌托邦仍令人心忧,而“大跃进”时搞的“一步迈入现代化”毕竟时隔不远,还需要我们警惕。而且,不论我们距离现代化的目标有多远,十步还是一百步,都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而不应有任何盲目的乐观思想或一丁点儿浮夸的风气。

  构建社会普遍服务体系,加速中国现代化复合转型

  主持人:如何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目标?

  许正中:一是构建人文社会普遍服务体系,使每个公民和市场主体地位平等,机会均等,防止陷入“拉美陷阱”。充分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发展权、自由迁徙权。目前,在中国构建人文的社会普遍服务体系的进程中,至少应当建立健全食物保障(低保)、基本住房、基本医疗、义务教育和基本养老五个项目以保障公众的生存权。构建产业社会普遍服务体系,重点在于支撑产业不断创新,解决富而不强问题,避免出现“西班牙幻影”,产业网络化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变中国“世界工厂”为“世界经济开发区”。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系要求企业承担起相应的提供产业服务的责任,而不能仅仅依靠政府部门担当产业普遍服务提供的重任。构建信息知识社会普遍服务体系,降低社会运行成本,谨防“日韩困境”。信息知识社会普遍服务体系主要解决知识和信息的集成、交易、扩散及国民普遍化享用问题,保障社会发展所需信息和知识的不断积累。

  二是重塑新的道德伦理,加速传统乡土文明向现代城市文明的切换。现代化是文化交汇创新的过程,生活方式由农村单一性向城市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转变,以及文化活动方式、思维方式、各种价值观念的转变,等等。激发国民进取、向上的精神,增强竞争合作意识和自信心,激发改变当前面貌的内在冲动和活力。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使公民尽快接受新观念、新文化、新知识。让公民认同市场,认同社会分工,认同协作,认同利益共同体。使公民的主体意识与国家意识充分融合,发挥公民在当前新形势下的主体作用。建立正向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公民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创建一个和平安定、生活富裕、舒适和谐的现代社会,塑造现代文明。

  2050年中国现代化水平的六个指标

  经济现代化 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美元,关键经济指标的排名进入世界前40名。

  社会现代化 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城市化率和信息化率超过80%。

  政治现代化 建成民主、自由、平等和高效的政治文明,国际竞争力的排名进入世界前10名。

  文化现代化 文化生活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文化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的排名进入世界前20名。

  人的现代化 大学普及率超过80%,平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人类发展指数的排名进入世界前20名。

  生态现代化 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完全脱钩,人居环境质量基本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

  关键词诠释

  何谓“第一次现代化”

  和“第二次现代化”

  第一次现代化指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及其深刻变化。在第一次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

  第二次现代化指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变过程及其深刻变化。其特点就是知识化、分散化、网络化、全球化、创新化、个性化、生态化、信息化等。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