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滇越铁路 40年的忠诚坚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百年滇越铁路 40年的忠诚坚守
2010年04月01日 07: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昆明3月31日电 (记者 甘娜 施锡林)40年,在岁月的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一瞬间。可就一个人而言,40年都用忠诚、执着和坚守干着单调、枯燥且平凡的工作——米轨铁路的安全守护。这是一种从骨子里与生俱来的执着吗?还是对所钟爱铁路公安事业的无限追求的使然?笔者不想去深究。对于这样一个无怨无悔的坚守者,除了崇敬之外也不敢做太多的评价。一是怕拙劣的文笔难以深入他的心灵;二是怕先入为主误导读者。在滇越铁路通车运营100年之际,从笔者采风的点滴中,随着大山的足迹共同来感受他那近乎固执而铿锵跳动的脉搏,从而熟知一个普通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的平凡抑或不平凡。

  1910年3月31日,在中国的西南边陲,隆隆轰鸣的蒸汽机拖着一列火车,冒着浓浓白烟,缓缓穿行在逶迤苍翠的云岭山谷里,它从此打破了云岭高原的宁静,列车的嘶鸣声向世人宣布滇越铁路正式通车。

  滇越铁路中国段全长464.44公里。这不仅是一条全手工修建的铁路,而且也是一条充满辛酸历史、见证着中越两国人民友谊沉浮和承载着把云南人民的梦想带出深山的铁路。“蛇形的铁路,船形的火车,英雄的司机,无畏的旅客”是对这铁路的实际形状,火车运行时的状态,司机的艺高胆大,乘客的无所谓惧的贴切写照。

  100年过去了,凝固的是历史,不变的是岁月留下的沧桑和大山深处的人们对美好未来无限追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2005年1月24日客运全部停运到现在的货物运输逐年减少,这条铁路已经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繁忙。尽管如此,在这条铁路上仍然坚守着开远铁路公安处178名铁路民警,他们常年与孤独为伴,与大山为友,与星星为邻,他们用无私的奉献书写着线路的平安,用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捍卫着人民警察的尊严。在他们当中,一名在人字桥被当地村民称为“苗王”的普通民警带领15名看守队员常年坚守在这里。他就是王开林(男,苗族,云南屏边县人,1952年7月生,1971年参加工作,现年58岁),从小立志长大后要为铁路建设服务的王开林1976年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铁路人民警察。

  他近40年的工作全在大山,他生在大山,长在大山,他就是大山儿子。

  近40年来,他遵循着铁路的轨迹,把理想、信念与追求注入到这片大山,默默守卫着大山深处的米轨铁路。由于他的敬业、爱岗和出色的工作,他也从一名普通的民警成长为一名所领导,他先后任腊哈地派出所所长、芷村派出所指导员等。40年里,老王见证了米轨铁路的发展、成败及兴衰,看着即将和自己一起退休的百年米轨铁路,老王内心充满了感慨,往事历历在目。

  1996年,44岁的王开林接到上级命令,让他到“人字桥”从部队手中接管看守队,接到命令的他毫不犹豫,欣然前往,王开林深知人字桥在滇越铁路的分量和其特殊的重要性。这是一支全部由当地苗族组成,平均年龄不到28岁,总人数为15人的年轻队伍。刚接管人字桥看守队时,由于队员们工资底,伙食差,加之工作之余的生活十分枯燥,铁路一旦发生塌方、断线,几天吃不上菜是常见的事,队伍士气低落。老王看在眼里急在里心上,老王始终坚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句话,他看到了人字桥除了偏僻的另一面——丰富的水资源。有山有水的地方就该有灵气,而灵气的关键在人,于是他发动每位看守队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没自来水,老王就带领看守队员就地取材,将山上的泉水引到住处,挖出荒地里的石头砌成水池,又买来水管接上;解决了水之后,他就组织大家开荒,然后在开垦的荒地上种上水果、蔬菜和农作物;他们建起了猪圈,垒起了鸡舍,围起了羊棚,并在山脚底砌起了鱼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字桥看守队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如今的人字桥看守点猪羊满圈,鸡鸭成群,果树满山。

  2002年,由于米轨年代久远,线路逐渐老化,加之雨季塌方落石频繁,出于安全考虑,上级决定米轨线上大部分客车停运。没有外出的路,大山深处人们的出行成了一个难题,村民反映强烈。磨石寨更有村民煽动道:“火车哪有不让人坐的道理,国民党时期都还让人坐,怎么现在就坐不成了?我家里有的是炸药,不给我们坐,我们就炸铁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王开林在开展工作中得知村民古某家盖房子时剩下一部分炸药和导火索,且煽动村民的就是古某,如果不妥善处置此事,后果不堪设想。于是,老王多次找到古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向他讲明客车是因为线路老化,安全隐患大,人们的生命安全无法保障才停开的,并向他宣传了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老王耐心细致的劝说,古某终于明白了客车停开的原因,随即表示理解和支持铁路工作,随后将两个儿子中的一个送到看守队守桥。

  2006年,旧寨的韩某将铁路边的铁路器材偷装上车运往外地贩卖时被老王等人堵到,老王教育他主动认罪,韩某后来被判了缓刑,尽管如此,韩某一度对老王怀恨在心,扬言要报复。老王多次到他家做思想工作,对他说:“你人壮力气大,完全可以做到自食其力,铁路器材虽然放在露天,但那是国家的,谁都不能占为己有,谁违法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现在国家的政策这么好,只有你肯干,哪里有不致富的道理?”韩某见老王如此苦口婆心地为自己好,终于被打动,并认下了老王这个表亲。在老王的帮助下,他在自家地里种姜同时把村民们种的姜收来然后集中到外地销售。由于韩某正赶上姜价高的好时候,发了财,盖起了新房子。发了财的韩某去看望老王时他动情地说:“是您给我指了一条明路,不是您,我的这一背子算完了!”

  这样的事对一个在人字桥一呆就是15年老王来说还有很多、很多……

  当过4年兵的老王在对看守队员的管理上常年保持着部队本色,他坚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并始终做到“四以”:即,以军事化的管理规范队员的行为、以真情打动人、以人格魅力感召人、以身体力行示范人。每天早晨公鸡第一声打鸣,山谷里就响起了哨声,年轻的看守队员在老王的带领下晨跑,训练队列、礼仪和擒敌拳等等。饭前一首歌,饭后一小结,每周一次业务学习是老王来到人字桥看守点15年来必做的功课。

  “人字桥”地处亚热带,气候湿热多变,平均海拔1870米,最高温度达38C°,而早晚温差最大时达25C°,加之周围12公里范围内无集市,条件十分艰苦。常年驻守在这里的老王先后患上了结石、胃病和严重的风湿关节炎等。从2007年开始,老王的手脚关节处出现了严重的浮肿,就连走路都十分困难,但饱受病痛折磨的他依然坚守在岗位上,边工作边靠点中草药保守治疗。2008年5月,一直坚守岗位的老王因急性胃出血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病情还没好转,身在医院心在人字桥的他又执意回到了工作岗位上。领导和家人都劝他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他但他总是说:“人字桥既然交给我管,我就要对桥和人负责!人老了有点病是正常的,况且病也不是一两天就能治好的,要是工作出了差错就无法弥补了!”

  得知老王生病且看病十分不便,苗族兄弟们就亲自把中草药送他手中,他们还用本民族的药方专门为他熬汤药,喝着味苦难咽的药,他总是乐观地说:“没事,多吃点药,总有一方药能治好我的病。” 2008年10月,组织上出于对他本人的关心,要将他调整到看病较方便蒙自车站派出所,但他说:“把我去蒙自所的指标给那些两地分居时间长的同志吧,我在人字桥已经习惯了,况且再过两、三年我也就要退休了,就让我继续呆在人字桥吧。”

  老王不仅懂得苗语,而且还精通壮语、彝语和音乐,《人字桥之歌》就是他填的词、谱的曲。另外,他还吹得一口好芦笙,每到节日或村民家里有喜事,他就和年轻的小伙们一起吹响他那心爱的芦笙。在欢快地人群里,你根本想不到他是一个58岁的老人。老王常说:“自己快乐才能带给别人快乐!”不管岁月如何变迁,他一直用这样的心态生活着。

  无论是的盛夏酷暑,还是数九严冬,老王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他的工作信条是:“只要我在就绝不让人字桥少一颗螺丝!”。

  “人在桥在与桥共存,这是我们的誓言,也是我们的口号,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的光荣……”的《人字桥之歌》每天在山谷里激荡。

  2012年7月老王将光荣退休,随着中国铁路建设的高速发展,云南的铁路建设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八入滇四出境”的路网建成指日可待,米轨也可能即将完成其历史使命。许多年以后,米轨也将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远去,甚至消失。但米轨铁路 “坚毅执着、忠诚务实、奋发创新、勇争一流”的精神财富将继续激励着新一代铁路人不断前行……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