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公权应有容忍公民谩骂胸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京华时报:公权应有容忍公民谩骂胸怀
2010年04月01日 11:15 来源:京华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广东揭阳男子因朋友的摩托车被警方扣留索要无果,帮朋友在网上发帖骂派出所警察,帖中有“畜生、下贱、强盗”等字眼,被揭阳东山分局行政拘留5日。作为网友发帖质疑对象,警方未经第三方裁决,运用权力对发帖人进行行政拘留,不少网友质疑警方“滥用职权和打击报复发帖人”。

  其实,警方的处罚并非毫无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对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可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这里的“他人”当然包括执法者自身在内。但是,网民的质疑也有道理,作为公民私权的捍卫力量,公权力的“自卫式”执法,如果缺乏对立法意图的充分考量和“第三方”中立程序的有效保障,就难逃脱打击报复的嫌疑。

  从立法上看,侮辱他人的处罚设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和处罚”一节当中,所保护的对象明显指向具体的公民权利。本案中,发帖者谩骂的对象并非针对哪个民警,而是发泄式的泛骂,侵害的也不是具体某一位警察的个体权利,而是警察作为抽象执法者的形象。依据这一条款作出处罚,虽具有形式上的合法性,但却缺乏足够的正当性。

  更关键的是,类似的“自卫式执法”违背了基本的程序正义法则。所谓“任何人不得做自己案件的法官”,警方既是受害者又是执法主体,缺乏应有的利益规避机制,受罚的公民在程序上缺乏权利保障,这也正是公众质疑的最大缘由。

  限制公民权利必须遵从严格的程序,对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更需从严限定,国外一般委任中立司法机关来审查决定,或直接纳入刑法,以保证其公正性以保证其公正性。而我国目前的适用程序较为简便,在一些地方执法环节又缺乏足够监督,因此权力者使用拘留等处罚手段时随意而轻率,一些地方官员目无法纪,动辄就让警方拘人。近段时间,就连续发生了河南农民拿乡长茶杯被拘,农妇回骂镇委副书记被拘,此前还有跨省追捕网上“诽谤者”王帅等事件。此类事件屡屡发生,屡禁不止,与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乏力,犯错的风险成本过低有很大关系。

  不仅如此,该案还透露出公权的狭隘。现代社会,公权存系的正当性不仅要合法,还要有道德。公共权力的行使也应当秉持善意,执法机关较之普通公民,应有更大的宽容与肚量。一个动辄不能容忍批评与辱骂的政府部门,一个不能宽容对待公民非理性行为的公共权力,很难担当起公民社会善治的重任。所以,面对公民此类过激行为,一个有德性的政府是经得起谩骂,常持审慎和包容之心,以德报怨。

  本报特约评论员傅达林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