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误伤”居民 停车乱象困扰北京交通新政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涨价“误伤”居民 停车乱象困扰北京交通新政
2010年04月06日 15:54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停车费大涨,路侧车位管理员小冯突然发现,自己变得前所未有的清闲。几米之外,一位朝阳交警正在要求违法停车的司机马上离开,接下来他还要给旁边十几辆违法的车开罚单。

  13个“一类地区”大幅上涨地面停车费的效果初露峥嵘,传来的信息却相互矛盾。记者连续几天的调查发现,地面车位上停车在减少,违法停车又大幅增加;部分市民表示认同涨价或是暂停开车,中心区居民又遭遇误伤而怨声载道……有交通专家表示,提高停车费的终极目的是要减少人们自驾车出行,考虑到当前人们的交通意识、法治观念,想要通过经济手段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必须要有严格的交通执法手段和完善的停车、换乘等配套设施予以匹配,否则,老百姓多交了钱,也享受不到相应的畅快交通,这些政策的民意基础就会日渐动摇。

  纠结

  查处违法停车

  力度怎么“拿捏”

  几天来,记者跟随部分交通队民警,目击了“静态交通”执法。

  “别拍别拍,我在呢!”东交民巷里,一名红色马六司机匆匆从银行跑出来,对正在拍照填罚单的交警说。

  “请快点离开,您这么停违法。”

  “就走就走,一会儿就走。”

  两分钟过去,司机还在门口磨叽。“里面马上就办完了。稍等一小会儿。”

  “您再不走可就真得罚了。”

  终于,司机发动车子,慢慢开走。

  “碰到这种司机最难办,弄不好他转一圈又回来了。”帅府园交警樊帅说。

  自从2008年协管员“贴条权”取消之后,管理乱停车已经成了所有交通队头疼的事情。停车费上调之后,城四区及朝阳、海淀的多数交通队都成立了专业整顿组,由一名副队长负责,对辖区重点大街展开严管。

  一位坚持不透露姓名的交通队领导说:“最要命的是人手不够。大多数交通队事故和疏导岗位的任务很重,我们这儿只能是小伙子去处理事故,老同志骑个电动自行车去贴条。”成立专业整顿组之后,需要精干力量,警力安排更加捉襟见肘,很多民警只能再多牺牲一些休息时间。

  虽然没人主动承认,但记者在多个城区交通支队都发现,民警查违法停车时的执法力度,与查酒后驾车时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为了避免发生冲突,凡是立即开走的,民警也就网开一面。但这却正好让不少侥幸司机从此产生了“违法停车不过如此”的观念。

  违法停车罚款

  能否“跟涨”

  “停车费涨了,乱停车的罚款涨不涨?”清明期间,这个问题在一些小区论坛里开始有人讨论。在饱受乱停车之苦的居民看来,至少在“一类地区”,违法停车罚款不应该和远郊一样。“停车费和罚款数量差如果缩小,司机的违法成本就小了。这样倒是鼓励他们乱停。所以,停车罚款应该按比例上调,也至少涨上1到1.5倍。”

  如果乱停一次罚500元,想必大多数司机真会心疼肉疼,然而一线交警表示,在市人大没有相关明确法规之前,这些想法也只能是想法。而人大如果真要制定这种法规,想必会立即遭遇诸多法理和现实中的障碍。

  乱象

  个别地面停车场

  私自下调价格

  “免停车费”、“低停车费”已经成了商场、娱乐场所招揽顾客的重要手段。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燕莎桥附近,合法车位“生意难做”,仅仅调价5天后,已有个别地面停车场私自下调价格。

  “价格下调了,半小时2元。”身穿某停车管理公司制服的管理员说。记者略感惊讶:“怎么这么快就调了?”“来这儿的很多都是到菜场买菜的,收太高了不合适。”

  在东直门东中街,银座商场门前的地面停车位仍然保持2元,停车场上车满为患。同样的场面也出现在燕莎女人街上的商场门前。在翠微商圈的城乡贸易中心,地面和地下停车场价格完全一致,同为半小时3元。崇文门路口南侧的一处KTV,“免费停车”优惠措施干脆写到了大招牌上。

  由于这些并不严格执行调价的停车场,让前来购物的众多司机喜出望外,“削减流量”的远景目的也因此只能是“看上去很美”。

  地面停车管理员

  “被放假”

  严格执行调价的停车场就是另一份光景。上午10点,崇文门新世界商场西侧,一位悠闲的停车管理员正和几个街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在他身边,众多路侧停车位上零零落落停着三五辆车,以往连会车都艰难的道路似乎一下子拓宽了。4月1日之后,西单、燕莎、朝外等众多商业区的路面停车场日渐冷落,和原来的红红火火大相径庭,管理员都有同一个感觉:“被放假”了。

  和地面的暴涨相比,地下车位每小时仅仅上涨1元,相比之下,管理员忙碌了许多。“车真是多了,原来边边角角的地方很少停车,这两天也都停上了。”国瑞城地下停车场管理员对记者说, “净有司机下车就问‘哪儿能领免费停车券’或者‘买够多少东西才能免费停车?’”

  涨停车费

  “误伤”中心区居民

  昨天上午,记者驾车来到燕莎桥附近的女人街,车子甚至还没减速,管理员站在十几米外就向记者招手,指着路边空荡荡的车位,一脸热情。

  就在合法车位的前后,乱停的车已经排了一长串,便道上也歪歪扭扭停着几辆。管理员小孔说:“这些车我们不收费,如果司机运气好,碰巧没警察,几十元钱就省下了。”

  在不远处的顺源街,场面如出一辙。个别车辆甚至将居民小区出入口堵住小半个,让进进出出的居民极为不满。

  在市中心,乱停的车对居民影响更加明显。北京站至东单一带,一些写字楼员工将车子停到胡同深处,让居民不胜其烦。东单交通大队一位执勤民警告诉记者,常有居民拨打122报警,要求民警来赶走司机,或者干脆贴条。4月1日之后,中心区一些有车位的小区更是担忧外来司机抢占车位。

  和这些有车位的小区相比,没有独立地面车位的中心区居民受提价影响最大。清明假期之前,家住新世界西侧的褚伟明已经把车停在了公司写字楼车库。“实在是交不起停车费,在单位我还有个包月的地方,在家里反倒停不起了。”

  此前,由于停车费暴涨酿成纠纷,前门地区个别地段对居民暂停收费。这个消息让褚先生和邻居看到了希望:“我们也支持政府决定,但至少也要区别对待吧?能不能给这里的居民专发一个车证,哪怕提高一点价钱都不要紧,怎么也不能一天就好几百呀!”

  评说

  要减交通流量

  必须严格执法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系教授高万云很早以前就提出过“控制交通流量,必须提高中心区停车价格”的观点。他认为,要想真的降低流量,还必须出台合理的配套措施,并进行严格的停车管理。

  “提高停车费,肯定会有效果的。但是如果有人能回避这样的政策,比如乱停车不受处罚,效果必然会下降,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决策层使用经济手段调控交通流的决心。”高万云说,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必须要采取各种办法,对违法停车加强监管和处罚。

  高万云认为,北京限行政策持续两年、错峰上下班、上调停车费等措施,都是“不得已”的举措,为的就是减少高峰交通流。也许当全市地铁网完全建成之后,有些“不得已”的举措就能退出历史舞台。但即使如此,停车费恐怕是很难下降了。

  “提高停车费的同时,必须要给交通参与者提供相应的便利条件,比如在交通枢纽提供大面积、低价格的停车场,鼓励司机换乘公共交通工具。如果让老百姓误以为,这一系列政策的终极目的其实就是‘许买不许用’,今后随着它的深入执行,肯定会让大家反感甚至强烈不满。”高万云说。现在,这样的停车场在城北个别地方已经存在,但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而且城南的大兴、城东的通州都严重缺乏这种场地,随着诸多地铁线路竣工使用,这种矛盾会日益凸显。

  “中国刚刚进入到汽车社会的初级阶段,花了全世界最高的价钱买了车,谁也不会主动少用。这当然是正常现象。所以,政府的引导就显得异常重要。希望国内其他二线城市的管理者也能多多关注北京的政策,提前做好相应的法律和宣传方面的准备,以免当这些城市遇到北京现在的问题的时候措手不及。”高万云说。

  本报记者 安然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