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亲历玉树之救治篇:见证生者的坚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本网记者亲历玉树之救治篇:见证生者的坚强
2010年04月23日 10: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日,青海玉树强烈地震中幸存的藏族村干部更尕赤诚重回家园废墟里他当时化险为夷的卧室,不禁做出胜利手势。4月14日清晨,他正在床上躺着时,强烈地震摧毁了屋顶墙体,而供奉着佛像的那块墙体正好成三角形挡在他的身上,身边多位亲人不幸罹难,他只是手臂受了轻伤,得以立即投入抗震救灾中。 中新社发 贾国荣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青海玉树4月24日电 题:见证生者的坚强

  中新网记者 符永康

  两千多位遇难者永远地走了,12000多名伤员坚强地活了下来。

  在地震重灾区玉树县,从体育场到赛马场,从武警支队大院到玉树机场候机厅,随处可见医护人员救治伤员的场景。震后的日日夜夜,记者奔波在现场,目睹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医疗救治战”。

  15日,震后第一天。玉树机场的大厅里伤患满员,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液的气味,地上粘满了片片血迹。当医护人员与伤员家属往来奔走时,采访成了一项最不合时宜的工作。

  被褥、门板、大衣……伤员家属抬着各种“担架”,登上飞机,赶往西宁、成都、兰州等地。刚刚把父亲送上飞机的旦巴江才,在自己左手手背上潦草地写了一行数字,他说:“我把手机放在父亲担架上了,也不知道飞机把他运到哪里,就靠这个手机号联系了。”

  16日,震后第二天。在玉树县城去往机场的土路上,各种车辆载着伤员一路颠簸疾驰。由于陆地通往外界的交通极为不便,机场成了最快捷的救治通道。

  轿车、卡车、摩托……几乎所有能动的车辆都在路上了。有的车窗已被砸碎,有的后背箱已被压扁,还有的停在路边急修。当外界的救援队尚未全面到位时,灾区民众拼命自救,场面催人泪下。

  上午9时30分许,青海武警总队医院救护队抵达玉树赛马场。数以百计的灾民涌向车队索取药品,救护队只好先利用三辆军车隔出的狭小空间,派发药品,短短半个小时,他们所携带的阿莫西林等药品全部发光。

  17日,震后第三天。在灾区某医疗点,才仁求吉一直嚷着要去西宁做手术——她不了解自己其实无法坚持800多公里的颠簸。下午1时30分许,医护人员给手术车消毒,10分钟后,才仁求吉被推入手术车。又过了大概40分钟,一名女婴平安在震区出生,取名为“索南党生”。

  玉树县城尘土飞扬,一位老人坐在从废墟里扒出来的沙发上,拿着一本用胶带粘贴的平安经,轻声念读着。经文对于当地人而言,其重要程度甚于生存本身,是更高层次的心理医疗。

  ……

  21日,震后第七天。在举国痛悼玉树遇难同胞时,中新网记者来到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地震中失去妻子和两个女儿的昂江多杰静静地躺着病床上,他说自己很想下床走路,但“骨头用不了劲,可能坏掉了”。

  当天,台湾支援抗震救灾的医疗队一行20人离开西宁,转战青海格尔木。在此前两天中,台湾、西宁两地医师共同为地震伤员做手术,救死扶伤,留下一段难忘的记忆。

  卫生部当日指出,地震伤员医疗救治第一阶段工作完成,累计完成手术452例,灾区医疗救治工作逐步由紧急救援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转变。

  22日,震后第八天。在玉树机场驻守的山西医疗卫生救援队一位护士长说,两天来,罹患高原病的救援人员和媒体记者很多,多的时候可以达到30%。其中有多位肺水肿病人,还曾出现生命垂危的患者。

  记者的一位同事也在玉树发烧,被紧急送往西宁接受治疗。

  从玉树撤到西宁,再从西宁飞返北京,玉树灾区的所见所闻一直萦绕在记者的脑海中。逝者的容貌,伤者的惨状,都让人难以释怀。当玉树重建被提上日程,幸存的人们面临着新的希望。人们期待生者的坚强与勇气能够托起灾区的明天。(完)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