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新闻周刊:给予“80后”更多肯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瞭望》新闻周刊:给予“80后”更多肯定
2010年05月04日 13:39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文/郑正

  又到“五四”青年节,一个早被贴上了无数标签的社会群体再次引人关注。

  此前,他们曾被称为“小太阳”、“小皇帝”,曾因脆弱任性、责任淡漠而被认为是“垮掉的一代”;而“房奴”“车奴”“卡奴”“孩奴”“蚁族”等刺激神经的新名词,也是这一群体的不同分身。他们就是诞生于改革开放之初的“80后”。

  从2010年开始,首批“80后”将陆续奔三。面对三十岁的门槛,是“三十而立”还是“三十难立”?

  一项涵盖薪酬水平、生活现状及工作稳定度三方面,由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近万人参与的调查显示:将近六成1980年代出生的职场人表示,不能承担社会和家庭责任;近五成人无房无车;有四成以上的该类人群处于未婚状态,担任高级职务的不到一成,月收入低于3000元的将近三成,将近一半人工作变动频繁。他们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潇洒”和“任性”,而是深感社会竞争激烈,生活不易,“而立”难立。

  “80后”成长的30年,正是中国经济社会发生剧烈变化和转型的30年,社会转型的矛盾冲突在这一代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处于变革中的他们承担着来自现实和思想上的双重压力,面临着就业、住房、婚育、为父母养老等道道难关。

  一方面,社会转型给“80后”带来更多的现实挑战、“奴”感触,比起其他几代人,“三十而立”对于80后来说,有着新的艰辛;另一方面,同样有新的机遇,成长起来的他们正在开始接触社会权力,他们渴望得到社会认同并参与社会决策管理过程。

  更愿意自称为“红色一代”的“80后”也正在以自身的努力和付出,努力赢得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在2008年奥运会上,一位外国记者赠与中国“80后”青年一个崭新的称谓——“鸟巢一代”,认为在一次次大事件冲击面前,这些曾经的“小皇帝”们,用实际行动展现出爱国主义、开放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另一组调研数据则显示,针对“80后”被调查者“你自信吗”这一问题的交叉分析表明,“80后”最大的特点仍是“自我”与“自信”。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点与责任,曾经年轻的“80后”终将长大。面对“80后”的三十而立,社会和公众也应常怀宽容之心,更多关注其工作生存状态,充分肯定、多加鼓励、善意理解,相信开放自信的他们会更快地成熟,更多地承担起社会重任,终将成为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中坚。

  善待青年就是善待中国的未来。为当代青年创造更加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社会各界责无旁贷。□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