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胡锦涛赴红场阅兵 中俄“温故”而“迎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观察:胡锦涛赴红场阅兵 中俄“温故”而“迎新”
2010年05月08日 09: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4月24日,莫斯科红场。工人们正在为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布置场景。俄罗斯将于5月9日在莫斯科红场以及一系列“英雄”城市举行盛大阅兵式。据悉,俄罗斯庆祝胜利日的初步预算为12亿卢布。 中新社发 田冰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北京5月8日电 题:胡锦涛赴红场阅兵 中俄“温故”而“迎新”

  中新社记者 张朔

  今天上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从北京启程前往莫斯科,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庆典。

  这是胡锦涛第二次专程赴俄,重温那一段两国民众共同用生命写就的胜利回忆。

  5年前,在俄罗斯庆祝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胡锦涛就曾应邀前往,出席在红场举行的阅兵式,向无名烈士墓献花圈,会见俄罗斯领导人并与俄罗斯老战士相聚。

  5年后再赴莫斯科,胡锦涛同样将在约一天半时间里出席庆典主要活动,会见俄罗斯领导人,看望20多名曾参加解放中国东北战役的俄罗斯二战老兵代表并向他们颁奖。

  尽管日程相似,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胡锦涛此次莫斯科之行仍有3点新意。

  “与5年前相比,谈话的对象有变化,力量对比有变化,谈话的内容也有变化。”

  金灿荣解释道,5年前,俄罗斯总统是普京,现在则是普京的“政治兄弟”梅德韦杰夫。无论新老,国家元首之间保持良好沟通都有好处。5年来,中国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可谓突飞猛进。在此形势下,邻居之间保持良好沟通十分必要。5年间,“金砖四国”崛起,新的地区和国际热点浮现。中俄领导人相信会借此机会就当前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今年,尽管并非“逢10”大庆,俄罗斯仍将以空前的规模,隆重纪念65年前那场影响世界命运的胜利。俄媒体透露,莫斯科等70多个城市将举行阅兵式,参阅军人逾7万。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或代表将应邀出席庆典。

  而中国国家元首的到来,无疑备受瞩目。中方近日就明确指出,胡锦涛此次赴俄出席庆典活动是中俄关系中的大事,是两国战略协作伙伴精神的突出体现。

  金灿荣表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外交实践的一个特点就是同许多国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在众多的战略伙伴关系中,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比较成功的,是最有实质意义的。”

  胡锦涛此次莫斯科之行,金灿荣认为将主要从三方面进一步推动中俄关系发展——

  首先是战略考虑,加强中俄战略协作。近年来,中国发展速度很快。坦率地讲,俄罗斯人即使对中国存在一些担心也是可以理解的。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日子去俄罗斯,对增进双方的政治信任和战略关系非常有好处。

  其次是重温历史,向世人提醒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65年前中俄曾是国际反法西斯阵线的盟友,对此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了解不够。

  第三是意见交换,两国领导人可以就全球经济复苏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热点问题“对对表”。

  “中俄两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用鲜血凝结的友谊是两国关系的坚实基础和不竭动力。今天的中俄关系是最密切、最具活力和内涵、最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大国关系。”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程国平近日这样说。

  而胡锦涛即将在莫斯科度过的30多个小时,将为中俄两国关系“温故”而“迎新”带来新的契机。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