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患“网络恐惧症”别患“监督排斥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长江日报:患“网络恐惧症”别患“监督排斥症”
2010年05月08日 12:06 来源:长江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随着网络时代到来,民众参与度、信息公开度越来越高,官员对于网络也愈加恐惧。近日人民论坛的调查显示,70%的网民认为中国官员患有网络恐惧症,而宣传部长和县委书记,又是最怕网络监督的两个官员群体。(人民网 5月7日)

  官员害怕网络,本非什么坏事:心有敬畏,权力才能缩回僭越的手脚,恪守本分,不越雷池;各种灰色腐败,在“聚光灯”下曝光,才会成为官员的“后车之鉴”。从另个角度讲,网络震慑力日增,不啻为公民社会成长印记的折射。

  “害怕网络暴力、隐私曝光”和“担心过失被揭露”,是官员患“网络恐惧症”的主要因由。对网络之弊的隐忧,听似合乎情理,却显得十分矫情:苍蝇尚且不叮有缝蛋,若为政无亏心事,即便被诬蔑,大可聚讼公堂、维护名誉。所以说到底,症结只有一个——怕的不是网络,而是公开透明。

  “给权力戴上紧箍咒”,是规范权力作为的题中义。而网络监督,就是道紧箍咒,能对权力形成舆论制约。因而权力对它提心吊胆,是无可厚非的;指望官员对它安之若素,反而是对他们心态的苛求。从“周久耕事件”到“造假书记门”,再到“日记门”等,网络监督的“威灵显现”,为官员提供了不少反面教材,谁都不想成为下一个“周久耕”,所以官员临深履薄,是“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的。

  但网络反腐的硬伤,也是其约束力的软肋。网络举报,依托的是“半虚拟半真实”的环境,可信度打了折扣;“人肉搜索”等手段,合法性也饱受质疑,“个人隐私”有时反成了网络扒粪的法理堵点;网络监督很大程度上,在依靠“眼球效应”,对于那些藏匿甚深的隐形腐败,未必能“火眼识别”。

  种种“先天缺陷”,让网络效力藏着“鞭长莫及”的空隙。对官员的监督,也就只是对其他监督形式缺位的“小修小补”。官员患上“网络恐惧症”,或许恐惧的是为恶后露出过多马脚,是“保密工作做得不够好”,而不是“触犯了法规”,就像周久耕被捕后,归结身陷囹圄的缘由时说的,“网络太厉害”。在某些人心里,“网络厉于法”,只要不被网络盯上,就能大胆地渎职、怠政。

  反思错了方向,必然使得官员对网络监督不能“坦然面对”,而是反感与排斥。本应有的对法律与体制的敬畏,变成对网络监督的躲避和抗拒。于是也便有了“网上删帖”,及号称要“封杀天涯”的狂态。“监督排斥症”之下,民意就被拒之千里,约束不了权力的失范,而官民间的信任裂口也会增大。

  官员可以患上“网络恐惧症”,但千万别患“监督排斥症”。而网络监督的船帆,也必须有制度护航,才能驶入“反腐有力”的渡口,不致迷茫失向。(佘宗明)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