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居住证含金量考验决策者智慧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时评:居住证含金量考验决策者智慧
2010年05月17日 13:2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佛山正在酝酿居住证积分制,已提交至相关部门调研,如果进展顺利,年内便可实施。目前36台居住证制证机遍布5区,日均出证量已经超过1万张,佛山市公安局治安支队负责人表示,已经基本满足制证需要。然而,硬件压力得到缓和的同时,与居住证相应的软件配套,仍令不少流动人口心存疑虑。

  笔者很能理解流动人口的顾虑。他们可能已在佛山大地栖居多年,他们将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这里,他们也许很久都没有“流动”了,但一张暂住证让他们的栖居一点都不诗意———当他们的本地同事享受养老金、保险金等福利时,他们只能羡慕地张望;当他们的子女长大,往往不得不回到千里之外的老家上学;就连找份工,还常常因不是本地户籍而被拒之门外。

  “同一个城市,同一种待遇”,居住证承载了太多梦想,外来人口寄望通过它清除积弊。但是,居住证不是天生就有这种功效的,它与暂住证不过一字之差,如果佛山相应的软件配套跟不上,不能为外来人口准备足够的公共资源,导致居住证不能与充分的福利捆绑,那么,居住证就只是一张徒有其表的画饼。

  居住证究竟能捆绑多少福利?这考验着决策者的气魄与智慧。

  暂住证向居住证的转换,触及的是户籍改革这一重大命题。对于户籍改革,当前有一部分人持泛自由论调,他们认为居住证积分制度会强化社会等级差别,政府应尊重公民通过自由迁徙改变命运的意愿,因此应该让居住证持有者和户籍居民享受同等福利。这样的愿望当然很好,可是再好的愿望也要具有可操作性,否则就是苍白无力不堪一击。

  2003年,郑州市入户政策完全放开,允许外地人员“投亲靠友”,霎时间新增入户人口15万。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导致对交通、教育等公共资源的需求同步急剧增长。这一期间,郑州公交IC卡的办理数量达80万张,远远超出预期的20万张;许多中小学出现了学生“爆棚”;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部门也压力倍增。在公共资源供给相对不足的境况下,郑州市不得不重新关上了业已放开的入户之门。由此可见,户籍改革必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与泛自由论调相对,有一部分人打着渐进式改革的幌子,尽量降低居住证的含金量,减少居住证捆绑的福利,抬高居住证持有者申请户籍的门槛。须知,这种极端保守主义论调在既得利益者中往往更有市场,因为居住证意味着利益的转移分配,原本计划给他们涨工资的钱可能要拿去扩大办学规模,既得利益者当然不愿意看到即将到手的肥肉飞到别人嘴里。

  决策者一方面要尽量顺应外来人口“同一个城市,同一种待遇”的呼声,另一方面又要照顾既得利益者的情绪,以减少改革阻力。笔者认为,面对两难处境,决策者应该着眼长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提升居住证的含金量。

  时下学界已经达成共识,中国现存的户籍制度,既限制了人身自由,还阻碍了社会良性运行,无论是从公平角度还是从效率角度看,都有悖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从国际范围来看,全球只有中国、朝鲜、贝宁三国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外来人口和户籍人口享受同等福利是大势所趋,只是早晚的问题。既然如此,政府不妨顺势而为,追逐户籍平等的时代浪潮。

  一旦领风气之先,还能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哈佛商学院教授、国际竞争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国家和地区层面,货币贬值、政府补贴、自然资源等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竞争力,只有高生产率的工作才能转换为较高的国民所得,高科技以及高水平的人力,正是提供国家和地区生产力持续成长的两大因素。显然,居住证含金量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一个城市对人才吸引能力的高低。毛泽东诗云“风物长宜放眼量”,佛山完全可以凭高含金量的居住证打消外来人口的疑虑,让更多的人才诗意地栖居于佛山。江城客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