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骆马”改“马上”,吃饱了撑的——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钱江晚报:“骆马”改“马上”,吃饱了撑的
2010年05月24日 08:07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闻背景江苏千年因谐音“落”引改名风波(图)

  江苏有着千年历史的骆马湖,最近闹起一场“改名风波”。原来有人擅自把湖名改成了“马上湖”!据说是因为“骆马”谐音“落马”——“犯忌”。(5月23日《扬子晚报》)

  具有千年历史底蕴的“骆马”,都能被联想成“落马”。可见,只要没事瞎琢磨,抑或心里有鬼,没准任何不相干的字连一起,你都能洞悉其不为人知乃至“别有用心”的一面来。不信,点开新闻跟帖,就会发现好事的网友,把全国大多数省市名称“联想”了一遍,牵强附会之下,任何名字都难保“政治正确”啊。

  以前,也见过闲得蛋疼的改名:河北曾嫌“石家庄”不够大气,重庆也曾嫌菜园坝、黄泥磅、李家沱等地名,乡土气息太浓太土气,都想改为摩登气派的现代名,最后却都不了了之。

  不过,这次主导改名的,不是人们主观臆想中的地方官员,而是所谓的“旅游策划大师”和地产商,政府一直谨慎,并未认可。

  这注定了改名不过是出滑稽戏。不过是某些企业耍的噱头,玩的文字游戏,看眼下情势,没准最后还得砸自己手里,“马上湖”不会“马上胡”,只会“马上糊”。不过,戏既已开幕,就得看出点门道,不然岂不愧对演员?

  假如,更名真的只是商人投机取巧、揣摩上意,最后偷鸡不成反蚀把米,那么提供揣摩机会的现实土壤,也不容小觑。官场不乏将趋吉避凶趋利避害显化的事例,比如长春某法院门前高悬“辟邪宝剑”,河南宜阳国土资源局门口列巨型八卦图等。骆马湖改名正是和这些风水“地标”一脉相承的。

  地名是一种文化遗产,随意改变会给文化传承带来难以弥合的裂痕。类似骆马湖这样的具有文化名片效应的景区,它不是属于政府或某个管委会或某个开发商,而是属于全民。包括更名在内的开发,必须交由全民进行公共讨论,这样才能避免“马上糊”的闹剧。 李晓亮本报特约评论员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