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构建财政大监督格局:“一把手”全过程监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甘肃构建财政大监督格局:“一把手”全过程监控
2010年05月28日 14:03 来源:甘肃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财政监督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由于不少人片面地认为财政监督是“找茬子”、“添乱子”、“罚票子”,往往造成监督与管理“两张皮”,一些部门单位想方设法逃避和抵制财政监督的现象时有发生。

  为破解财政监督难题,我省(甘肃)财政部门大胆创新,从2008年开始,在全省推行财政监督“一把手”工程。目前,全省14个市州和86个县区,已全面实施了财政监督“一把手”工程。过去一度被人认为边缘化的财政监督工作,如今,在我省各级财政部门中开展得有声有色,并逐步构建起了“一把手”主抓、全过程监控的财政“大监督”格局。

  前不久,在长沙召开的全国财政监督工作会上,我省实施财政监督“一把手”工程、构建财政“大监督”格局的做法和经验,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认可,并向全国推广。

  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认为,我省财政部门进一步明确划分财政监督职责,逐步构建财政部门与专职机构共同监督、相互融合的格局,有效促进了管理与监督良性互动。

  实行“一把手”工程,强化财政监督职能

  近年来,我省财政运行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财政收支规模迅速扩大。从2000年到2009年,大口径财政收入由108.37亿元增长到604.01亿元,财政支出由208.63亿元增长到1245.57亿元。财政监督的任务越来越重。

  同时,随着公共财政服务和保障能力的提高,财政管理服务覆盖面越来越广,财政资金投向哪里?效益发挥如何?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千万张嘴在议论财政,千万双手伸向财政,千万只眼睛盯着财政。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为了确保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两个安全”,2008年,我省率先在省级实行了财政监督“一把手”负责制,由省财政厅厅长周多明直接分管财政监督工作,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检查事项亲自督办,并专门配备一名副厅级领导协助抓好落实。

  “实行‘一把手’工程,我们说话有底气了,办事也硬朗了,被监督的单位都很配合。”省财政厅财政监督检查局局长马存生说。而财政监督取得的成效更是充分说明了这种变化。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如何甄别灾情,让有限的财政救灾资金发挥最大效应,成为夺取灾后恢复重建最终胜利的关键。为此,省政府主要领导要求省财政厅对灾区和省直部门核查上报的灾情再次进行核实。厅党组立即从财政系统抽调33人,组成6个财政监督核查组,深入到17个受灾县,对灾区受损情况进行详细核查。正是由于“一把手”撑腰,核查组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压缩了一些地方存在的“水分”,为分配灾后重建资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同样的变化还出现在对违规的处罚上。以往,财政监督中存在着处理处罚力度不够、权威性不高,部分干部思想上有畏难倾向。实行“一把手”工程后,遇到重大问题和阻力,省财政厅党组出面协调解决,全力支持财政监督人员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切实做到查出的问题件件有交代、事事有结果。

  从专职监督到全员监督,消除监督与管理“两张皮”现象

  以往,财政部门内部对财政监督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些业务科室片面地认为监督工作是监督部门的事,资金分配和管理是业务科室的事。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造成财政监督与管理相脱节,业务部门对财政监督往往有抵触。

  针对这种情况,省财政厅出台了《甘肃省财政厅财政监督管理实施办法》和《甘肃省财政厅财政监督工作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划分了专职监督机构和业务职能部门的监督职责。两个《办法》同时明确,各业务处室“一把手”,既是业务工作的责任人,也是监督工作的责任人,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形成了人人肩上有担子、心中有压力、工作有目标的责任分工机制。

  《甘肃省财政厅财政监督工作考核办法》细化了对业务职能部门履行监督职能的考核奖惩措施,为确保财政监督“一把手”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为此,省财政厅厅长周多明认为,作为财政部门各处室的“一把手”,必须落实“一岗双责”。否则,业务工作干得再出色,都将实行“一票否决”。

  新的管理机制,改变了过去各业务处室重收支、轻监督的观念。各部门负责人主动参与监督检查,过去“要我监督”逐步成为现在的“我要监督”,干部自我约束能力明显增强。

  同时,省财政厅党组强化财政监督检查队伍建设,专门从厅内各业务处室选拔政治业务素质高、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以及公开选拔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到财政监督检查岗位上。

  财政监督干部坚持“正人先正己”,强化专项资金监督,完善监督机制,堵塞管理漏洞,消除财政监督“盲区”。

  前移“关口”,消除财政监督“盲区”

  过去,人们提到财政监督,往往意味着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查处,对涉及干部问责。这种秋后算账或亡羊补牢式的监督,必然造成部分财政资金损失和浪费,也不能起到保护干部的作用。

  实行“一把手”工程后,我省财政部门着力拓宽监督领域,在全省率先前移监督“关口”,从资金使用的初始阶段预算开始,建立事前审核、事中监控和事后检查制度,构建一道监督局长全程参与,各相关科室集中会审、严格把关的财政预算“监控网”。

  这种预警式的监督,实现了由“检查型”监督向“管理型”监督转变,“处罚型”监督向“服务型”监督转变,过去单纯查处问题的事后检查转变成为规范管理的全程监控。

  监督“关口”前移,意味着从每一笔资金的预算入手,核实资金使用的必要性,再延伸到拨付、使用的全过程。具体来说,每年年初,省财政厅各业务处室依据自身业务范围,提出全过程广覆盖的年度监督检查计划,由厅监督检查局衔接汇总,报厅党组研究确定后下达实施。各业务处室按照年度计划,对资金的审核、安排、拨付和使用进行全程的日常监督,厅监督检查局在重点做好专项资金检查的同时,全程参与各处室的监督检查,督促指导开展工作,会审检查结果,统一处理处罚。

  新的财政监督机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近年来,我省各类审计检查中,在财政部门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大幅度减少,未出现一起重大案件。各级财政监督部门从而有更多的精力,参与到财政资金的精细化管理上,提升财政监督的管理服务水平。

  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数据:在财政监督部门的督促下,近年来,我省财政支出均衡性大大提升。去年,我省财政支出完成变动预算的91.61%,比上年提高了3.44个百分点。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