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发帖批官员遭拘捕调查:网络反腐如何影响官场(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网民发帖批官员遭拘捕调查:网络反腐如何影响官场(2)
2010年05月28日 14:23 来源:新华网-半月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由上访到上网,网盲成长为“意见领袖”

  “2006年我36岁,一个前所未有的挫折让我的人生一下子回到了起点。我的网名‘0.36’就是由此而来。”陈永刚说。

  2006年,在县城做小生意的陈永刚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郧西县印刷厂即将改制拍卖。陈将消息和想竞购的想法告诉相熟的汪某,汪某说用他公司名义购买只需200万,但需要陈永刚给他“中介费”。然而,等陈永刚筹够竞购款时,汪某的公司却早已中标单干。

  “后来我才知道汪与郧西县的建设局局长互相勾结,给我下了套。”在这之后,陈永刚又遭遇了一连串的官司,先后“六次被起诉”,欠下了数十万的债务。接二连三的打击让陈永刚认为自己不幸的根源在于郧西的“官商勾结”。此后,他便开始了“漫长的上访之路”,结果却是四处碰壁。县信访局一位干部的话更深深地刺痛了陈永刚。“他说,你也算年轻有为,为什么要干这种事(上访)。上访都是老弱病残干的,你别再干这些扯淡的事了。”

  “我当时觉得很绝望。”陈永刚在一个朋友指点下开始“上网申诉”。为了迅速掌握上网知识,陈永刚花钱请人坐在身边手把手地教自己上网,常在网吧里一泡就是几个小时。

  2006年8月,在“车城网友论坛”,陈永刚发表了自己第一个帖子,只有37个字,还是请人打的,可结果让他感到“十分振奋”,点击量超过了两万次。第一次发帖成功让陈永刚看到了网络的威力。“网络是个大学校,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随着发帖“水平”提高,陈永刚的文章开始被天涯等大型论坛转载,他在网民中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从申诉到问政,“草根”群体现实的参政之路

  “网上申诉”没有持续多久,陈永刚便将兴趣转到了“网络问政”。陈永刚认为,这个转变是一个舍弃“小我”、成全“大我”的过程。

  “一开始我上网只是反映自己的问题,发发牢骚,博取大家的同情。但后来,我发现老是在网上讲自己的事情没什么用。”陈永刚说,“如果上网只想解决自己的问题,那等到头发白了也没用。”

  “要想在网上引起注意,就必须抛开个人的私利,去关注公众关注的东西。”“悟”出这个道理后,陈永刚不再提及个人诉求,目标转到了官场腐败等公众关心的问题。

  “我上网并不全是为了挑刺,在我的博客里,正面、负面的报道都有。”陈永刚说,尽管自己在网上猛烈抨击叶战平,但私下里认为叶还算个不错的书记。“他来的时间不长,口碑不错,是个真心干事的人,只是有些急功近利。”

  陈永刚告诉记者:“我上网的目的只是提醒郧西的官员不要走错路。”但陈永刚认为,自己“网络问政”的目的经常被官员们曲解。有一次,郧西一名局长找到陈永刚,求陈不要在网上“糟蹋”他,可这位局长同时表示,对陈永刚在网上“揭发”他的行为自己其实“不屑一顾”。

  陈永刚说,在网上质疑“七夕工程”后,县里有许多干部找他“做工作”,但他们并不是回应质疑,只是一味地要求陈永刚及时删除、清空博文,这让陈永刚十分反感。

  “官员们总是把我们看成对立面。对来自网络的监督不引导、不回应。”陈永刚说,来自全国网友的支持使他有了继续“趴网”的勇气。“我的目标定位是做一个大气的参政者,而不是一个狭隘的批评者。”陈永刚向记者表示,“在生命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他会将网络反腐进行到底。

参与互动(0)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