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保护伞不除,“天上”还会潜入“人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评论:保护伞不除,“天上”还会潜入“人间”
2010年06月08日 10:4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只有除掉无数“文强式”的“黑保护伞”,根除错综复杂的权力寻租,方可让“扫黄打黑”行动不沦为“一阵风”式的表面文章,“天上”也才不会重回“人间”

  周末,与朋友在朝阳某小区聚餐,走出饭店,就见到不远处的一家名为“人间仙境”的洗脚城闪着影影绰绰的暗红色灯光,只有四五平米的店面内,或站或坐着几位衣着暴露的女子,不由得让人对她们的职业浮想联翩。朋友调侃道,“这个不会是经适版的‘天上人间’吧,洗脚穿成这样,估计顾客湿的不只是脚……”

  今天连续看到几则新闻都和公安机关集中整顿娱乐场所有关,其一是号称南京“最安全”的娱乐场所——热河路上的名商宝丽金夜总会,被南京警方“一锅端”,被警车带走的男男女女超过百人,避风塘桑拿浴、南京红立方娱乐有限公司等洗浴夜场均被责令停业整顿;其二是广州警方6日凌晨出动600余名特警、民警,持冲锋枪突查越秀区的歌哥KTV,此次行动的规模以往罕见。这些娱乐场所被查处,北京的“天上人间”被查封,似乎向人们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执法机关对于卖淫嫖娼场所,将采取“零容忍”的态度,新一轮的扫黄风暴即将展开。

  其实,警方的扫黄行动从未停止,只不过有时是“雷声大、雨点小”,被查封的也多是那些“无背景、无关系、无后台”的“路边店”,真正“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天上人间”们,却向来高枕无忧,面对一轮又一轮的集中整治,不仅屹立不倒,反而在坊间声名远播,经年之后,俨然变成了“最安全”的藏污纳垢所在。“天上人间”夜总会在北京甚至全国范围内“家喻户晓”,而此次被查处的南京“最安全”的名商酒店,就在门口竖着一个高达3米的广告牌,上面写明常年招聘陪侍小姐。如此“高调”,该酒店却在开业近8年的时间内,几乎从未被当地警方查处过。

  缘何以往有些执法,在这些高档娱乐场所面前会“选择性失明”,警车呼啸而过,却过其门而不入?估计不是这些“门”敲不开,而是重重利益纠葛之下,根本不敢“敲”门。 

  针对这些“淫窝”、“黄窝”,有评论人士总结出,四位一体的特点——“官、商、黑、黄”,“官”是保护伞;“商”是牟利手段;“黑”是马仔、家丁;“黄”是表现形式,盘根错节,藏污纳垢,滋生腐败,诱发犯罪。据说“天上人间”的后台说出来“吓死人”,在其被查封之后,央视名嘴白岩松直言,警方是在挑战特权。

  娱乐场所的经营者,通常是“黑白两道”都吃得开的权势人物,其手中握有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方方面面的“人脉”,甚至在个别地方某些执法人员就是夜总会的最大股东和幕后老板,让这些人“自查自纠”,无异于自断财路。庞大的保护伞和铁板一块的利益共同体,是一些扫黄行动只打苍蝇不打老虎,最终虎头蛇尾的根本原因。    

  现在一些地方正在开展“扫黄打黑”行动,人们乐见终于敢对“老虎”动手。不过,在声势貌似不小的背后,公众也只见大批“小姐”的黯然离开,灯红酒绿之地的关门大吉,不见“黑保护伞”的倒掉。只有除掉无数“文强式”的“黑保护伞”,根除错综复杂的权力寻租,方可让“扫黄打黑”行动不沦为“一阵风”式的表面文章,“天上”也才不会重回“人间”。 刘晶瑶(本报评论员)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