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现贴海报竞选人大代表第一人 不愿徒有虚名 (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深圳现贴海报竞选人大代表第一人 不愿徒有虚名 (2)
2010年06月09日 10:55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现在回过去看,罗湖区人大作为区级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指导者,一是政策水平高,再者是有创新的精神,敢于去尝试。他们当时如果把我个人参选这件事摆到会议上去讨论,很容易通不过,因为前无古人,但他们也知道这个不违反宪法,我也是根据程序一步步来,没有理由推辞。罗湖区人大“既不反对,也不支持”的指导意见,居委会也明白,估计最后我可能是失败的,但让我尝试一下也是没关系的,不要去阻挡。虽然当时那种环境不好提倡这种做法,但还是在制度上给了我空间。

  再去居委会的时候,他们接收了我的材料并告诉我,“现在我们把你列为候选人了,但选不选得上我们就不管了”,5个人增加到6个人,候选人还要到每个选区把名字贴到选区的公告栏里进行公示,到选举日期时让大家来投票。

  既然成为候选人了,我就想不能等着别人把我pass掉,我要努力争取选民的投票,不努力就会后悔。

  当时距离选举日期还有一段时间,我就想能否用什么办法和选民进行沟通,让选民投我的票。由于其他候选人都是各单位的党委书记、一把手,如何让党校和国土规划局那些选民来选我呢?我在市人大做了3年代表,提了不少建议,这些都是我的一些成绩,我就把媒体报道我的资料搜集起来,做了张海报,介绍自己做过了什么事情,让大家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还附了一张照片。

  我找到居委会主任,说我做了海报,想在选区贴一下,如果不贴选民都不认识我,不可能来选我。一开始,居委会说不允许贴海报。后来他们又请示罗湖区人大,罗湖区人大确实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执著地要求贴海报,最后的意见是,“没关系,只要按规定在指定的范围内按规定的时间贴就可以”。

  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很高兴,上班时间就打电话给小区管理处,请他们找人协助我去贴,四五个选区就贴出去了。当时的海报只允许提前两天贴,而且提前一天又要撕掉,但我已经很满足了。

  后来我又想,虽然在选区贴了海报,但很多上班族可能没注意,我就准备到各选举单位去走一走,于是我联系了党校和国土规划局,问能不能在选举头一天安排半个小时让我和选民见一下面,介绍一下我自己。我特意说,我不反对你们投你们的领导,但也不妨听听我说什么,多一个投票的选择。这两个单位都很支持,觉得我的想法很好,很新鲜,给我半个小时向各个科室的代表现场自我介绍,我说希望你们投我的票,也希望你们回到科室后也向其他人介绍我。

  投票那一天,我本人要回避,于是我一大早就去上班。11点半投票结束后,罗湖区人大告诉我,虽然我没有选上但选票不少,一共800多张选票,我有190多票。我知道如果没有之前的努力,就不会有这么多人选我。

  深圳的移民精神带来民主风气

  现在我连任了,我就一定不负众望,一如既往地做,以前怎么做的,现在还怎么做。

  现在想起来,我很感激罗湖区人大的那些人,那些老领导思维不是僵化的,也就是在深圳这种不僵化的气氛里,深圳有很多活跃的代表,在深圳这个民主氛围比较浓厚的地方,允许他们比较积极地去做一个代表,反映民生。

  有些人觉得这种风气得益于香港,但我觉得毗邻香港,深圳的得益之处主要在于经济的发展,民主氛围则不一定跟香港相关。深圳是个移民城市,比如郑学定、吴立民这几个明星人大代表都是从内地来的,大家能从其他城市来就是选择了一个新兴的发展中的城市,到了这个城市又能做人大代表,在本职工作之外就多了一项政治工作,都很希望能把这个城市搞得更好,能把民意反映到上面去。

  同时政府也要开明,使代表始终可以保持活跃。广东、深圳的民主风气不完全得益于香港,很多也是得益于这是一个移民城市,广东那么多城市这20年来都不断有移民涌入,这种民主风气也得以扩散。

  人们都抱着一种理想、一种目标来到这个城市,深圳早期来的大多数人都是各地优秀的人才,应该说没有一定的胆量和魄力是走不出来的,能走出来的都是有自我挑战能力的人,这些人都有一定的知识和层次,这是一个天然的筛选过程,来到这里大家都从零开始,希望这个城市更好,这也形成了移民文化,每个人都希望深圳和上海、北京比不会差。

  包括做一个经常反映老百姓诉求的人大代表,在深圳做一个尽职的人大代表,我没有受到任何不公平的待遇,包括我们单位的领导都很支持我,他们还怪我没有早告诉他们(竞选的事情)。在深圳,大家有种开明的意识,只要你愿意,谁都不会阻拦你。

  我很热衷做人大代表,不管在单位还是社区,我对公益的事情都很热心,做人大代表也是,我不能徒有虚名。我还是个基层代表,和官员代表、企业代表不一样,我要呼吁一些事情,为老百姓做代言人。

  做代表,我每天都要看四五份报纸,通过媒体关注一些事情,主要关注财经、预算方面的事情,有时也会提出一些教育方面的提案,比如午托班问题。

  做人大代表让我感到很欣慰的是,深圳确实与众不同,跟其他城市比民主氛围更浓厚,各级领导也比较开明,大部分善意的、有建设性的建议还是能被接受的。

  深圳有一位市民,叫郑祖华,是一个老工程师,她从媒体上看到我,就联系我,鼓励我,每年“两会”前,还会把她关注的问题告诉我,我由衷地感到这种市民太有社会责任感了。我每年“两会”前都会问她有什么关注的问题,我会帮她反映。

  这些市民和我素不相识,没有任何利益关系,他们可以认同我,甚至呼吁我留下和连任,我很欣慰。做代表有时候精疲力尽,很辛苦,但我得到了各界的认可,这就是我最满意的。

  我今年55岁了,按道理做人大代表年龄已经是障碍了,但我是3月退的休,而市人大代表的申报推荐工作2、3月份就开始酝酿,所以就申报上去了。当时我想当不当人大代表对我本人来说无所谓,但后来罗湖区的领导们都在积极为我争取,大家认识到我的履职能力强,希望民意代表能留任。现在我连任了,我就一定不负众望,一如既往地做,以前怎么做的,现在还怎么做。

  -同题问答

  问:深圳最让你喜欢的一点是什么?

  答:深圳有一批当年选择来深圳、具有拓荒牛精神、忠诚于深圳建设发展的市民。

  问:深圳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是什么?

  答:深圳和上海的差距在拉大,早5年还可以媲美,现在真的落后了,客观上没有上海那样的政策支持,主观上政府应该在行政执行方面有所加强。

  问:深圳现在30岁了,再过30年之后深圳会是什么样子?

  答:深圳历届领导人都有新思路,都有一个新的起点和发展,所以深圳也一直在跳跃式发展。30年后深圳会越来越好,她会跳着发展。世界都在看好中国,深圳又在前沿,我对深圳有信心。

  问:如果没有深圳这座城市,你会怎样?

  答:那我就和我过去的同事一样,早就退休在家,完全是很平淡的一个家庭妇女,会是很普通的一个市民。(出品:南方日报珠三角新闻中心 监制:姚燕永张建明 策划/统筹:吕冰冰 编辑统筹:王军 版式统筹:邱洪添 专题撰文:曲广宁 专题摄影:鲁力丁玎)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