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治学术不端不能靠自我揭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京华时报:治学术不端不能靠自我揭丑
2010年06月10日 07:41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背景新闻清华书记自曝不端家丑 数人被处理

  学术圈世风日下饱受诟病,学术不端乃至学术腐败接二连三。如此严峻情势下,传来清华、浙大、南京大学自揭家丑、处理学术不端的消息,如一缕清风拂面,予人些许慰藉。

  但只是些许而已,远不足以让人振奋。将这种自揭家丑放在教育部“高校学风建设视频会”的背景下,放在教育部重申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的态度下,自我揭出几起处理了的学术不端案例,确乎有一点“介绍经验”甚或表功的嫌疑。而几所高校自我曝出的案例,也多缘于投诉举报,并非高校监控体系下的主动战果。加之自揭家丑之后,未见铿锵有力的表态或者周密的治理方案,更加重了其“孤本”的色彩。

  或者说,曝出的一些案例,不是常态化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结果,带有很大的制度之外的意外因素。真正下决心对学术不端“零容忍”,首先要在清晰的学术规范基础上,有一套普适性、科学性的学术不端监督体系,并且能够充分发挥效力,约束已经习惯偷奸取巧的学术跑偏。遗憾的是,学术规范尚在“要制定”的萌芽阶段,这种予社会希望的体系更是无从谈起。

  学术所以不端,关键在当事者名利熏心。与频发的学术不端事件所对应的,多是小范围的行政处分、暂停一段时间的某种资格,最重者不过是撤销职务、解除聘用,只要不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无可回避,即使这样的处分也要隐去当事者的名号。学术不端的利益诱惑与其需要承担的责任,显然不对称。所以,治理学术不端必须辅以足够的罚则,最起码处罚的力度应该与惹人的利益相匹配。

  当然,学术不端泛滥至今,有着更深层的体制因素。论文发表数量不只决定了职称评定,也决定着学术项目申请的成败,还决定着岗位级别的高低。去年北大法学院按论文数量分配绩效工资事件,已经揭开了论文数量作为高校教师命根的遮羞布。以论文数量说话的考评体制,已经颠覆了高校的学术价值观,“覆巢”之下,仅仅从道义上声讨高校重数量、轻质量的治学之风,无异于隔靴搔痒。根本出路在于,必须改革目前培育学术不端行为的高校考评体制。

  与我们世界第一论文大国相对应的,是诸多论文之于科技进步聊胜于无,论文质量沦落至此而论文数量备受追捧,高校早已颜面扫地。设若依然让学术不端行为停留在被投诉举报的小概率曝光状态,以此继续扩大我们第一论文大国的“领先优势”,实在让人找不到地缝。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