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抛开心理不适讨论贫富混居——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京华时报:抛开心理不适讨论贫富混居
2010年06月18日 08:57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武汉晚报》6月15日报道,武汉今后将不再成片开发经适房,以后无论开发什么楼盘,都将采用富人与穷人混居的方式进行。此举被认为有助于消弭贫富之间的心理隔阂。

  看来这不光是一条简单的政令,还被当成了一个疗救社会心理问题的方剂。

  一个显而易见的现实是,无论社会怎样发展,社会成员间的贫富差距问题总会不同程度地存在。既然人们的收入和支出、消费和投资能力存在明显差异,那么开奥拓还是开奥迪,啃窝头还是吃燕窝,都由各自的经济能力决定。

  可在住房问题上,人们似乎更为敏感。可能因为这一问题早已超出简单的居住权,而是关涉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社会的公平正义以及先富群体的社会责任等。这也就是武汉方面认为,若实施贫富混居,将有益于消除贫富群体之间的心理隔阂,增进社会融洽度的核心意义所在。

  所以说,贫富分居还是混居之争,其实混淆了大众的道德感受与公共住房模式之间的界限。房产商开发楼盘,有其商业模式的考量和自身的利益定位,这将决定他的行为取向。在贫富分居等住房模式问题上,公众有时会持有一些非理性见解。人们无法容忍臆想的旧社会式的“贫民窟”,而政府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武汉提出的混居概念,就是一种努力。而如何保证其现实可行性,则是另一个问题——毕竟,在经适房乱象下,贫富混居能否让夹心层、让底层民众得到实惠,还需要超强的执行力及连环的配套政策兜底。房地产老板不是慈善家,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政府责无旁贷。

  当贫富混居真正可行之后,最佳的城市居住模式还应是动态的:不能是“占便宜的永远占便宜,吃亏的永远吃亏”,而应是人们享有平等的发展与变动机制,贫富之间有比较充分的流动机制。这或许才是我们抛弃情感上的不适,理性讨论贫富分居还是混居的意义所在。(文/李晓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