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局长检查问题企业被停职 说法:影响招商环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环保局长检查问题企业被停职 说法:影响招商环境
2010年06月18日 10:17 来源:中安在线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固镇县:多次检查同一企业影响招商和发展环境;参与执法的5名工作人员也曾被停职

  5月31日,时任(安徽)蚌埠市固镇县环保局局长的乔振稳递交辞呈,请求辞职。

  而就在此事发生3天前的5月28日,固镇县委组织部就已下发了通知,对包括乔振稳在内的环保局6名工作人员予以集体停职。固镇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高堂就此事接受央视采访时说,环保局此前多次去当地一家企业检查,影响了招商环境和发展环境。

  事件经过:环保检查后六人被停职

  蚌埠伊诺华轮胎有限公司是固镇县一家合资企业。前不久,这家企业“未批先建”,在未进行环评的情况下,私自上马了一个锅炉项目。

  得到消息后,固镇县环保局副局长许振海立即带领4名执法人员赶去检查。检查中,执法人员还发现,这家企业在缴纳排污费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违反了排污费征收相关条例。

  现场检查后,环保局执法人员要求“伊诺华”立即补办相关手续,纠正违法行为。据了解,为此事,固镇县环保局先后三次前去这家企业。

  出人意料的是,5月28日,固镇县委组织部突然下发通知,对固镇县环保局6名工作人员予以集体停职。这6名人员,包括之前去“伊诺华”的5名执法人员,还有局长乔振稳。

  此后不久,除乔振稳之外的其他5人都回到环保局继续上班,但做的都是“写写材料”之类的杂活。

  当地说法:多次检查影响发展环境

  昨日下午,记者辗转联系上了固镇县纪委副书记单桂刚,他在电话中向记者确认了“集体停职”一事。

  单桂刚告诉记者,停职是因为环保局先后去了企业三次,而且,在执法过程中,因为态度和语言上的问题,双方发生了一些争执。

  仅仅因为执法态度的问题就对执法人员停职?对于这个问题,单桂刚表示自己在外地开会,不清楚详情,随后挂断了电话。昨日下午,记者多次和固镇县有关方面联系,但一直没有联系上。

  固镇县委副书记郭安淮就环保局工作人员集体被停职的原因,接受央视采访时说,有关执法人员在执法检查中,方式方法存在问题,态度生硬。固镇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高堂则表示,环保局一个月检查三次,影响了发展环境和招商环境。

  据了解,在做出停职决定前,固镇县专门召开了县委常委会。郭安淮表示,这样做是为了警示和教育当地干部,优化发展环境。高堂则表示,当地有关部门应该更好地扶植企业,做好服务。

  网络公开资料显示,蚌埠伊诺华轮胎有限公司于2008年1月14日批准成立,投资总额为700万美元,注册资本为350万元,公司主要生产、销售各种车辆内外胎及相关配件、其他橡胶制品等。

  省环保厅:两个停职理由“不成立”

  对于固镇县环保局6人的停职处理,固镇县纪委给出了两个理由,一是态度生硬,二是“一个月去三次”。对此,省环保厅副厅长王文有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处理是“不对的”。

  王文有说,环保执法人员到企业检查,是履行其职责,“既没有吃拿卡要,也没有其他违法违纪行为,应该说是正常的。”至于固镇县说的“一个月去三次”,王文有说,没有法规对环保检查次数还有规定,“怎么能拿检查次数来确定问题呢?”

  至于态度问题,王文有说,“企业不服从环保执法人员的处理决定,执法人员强制执行,也是应有的态度。”他说,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这家企业肯定是违反了环保法规,“首先新上的锅炉没有经过环评审批,属于未批先建,环保人员上门要求企业抓紧补办,是其职权范围之内的工作。”另外,王文有表示,企业也违反了排污费征收有关条例,环保人员也应该上门进行调查核算。

  不过,虽然有省环保厅“撑腰”,但固镇县环保局当事人昨天面对记者采访时却三缄其口。带队检查的固镇县环保局原副局长许振海告诉记者,“谢谢关心,但我现在不好回答什么。”

  而记者昨天数次拨打固镇县环保局原局长乔振稳的手机,一直没人接听。

  最新进展:省环保厅今日派员调查

  一位从业多年的基层环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基层环保局长很难当,“首先你要履行环保职责,拒污染于辖区之外;但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为了GDP,可能会上污染项目,对污染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让基层环保部门无能为力,环保局长也往往身处尴尬的地位。”

  作为省环保厅副厅长,王文有对此也是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当5月下旬固镇县作出“错误的”停职处罚后,省环保厅立即与固镇县进行了交涉。“我们的话也产生了一些作用,比如恢复了部分人员的工作。”王文有说,今天省环保厅还将派员前往固镇开展调查,“彻底搞清楚事件真相,以及企业的环保情况。”(向前、项磊)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