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媒记者畅游丹江口水库 亲眼见证一池碧水(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网媒记者畅游丹江口水库 亲眼见证一池碧水(图)
2010年06月19日 23: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丹江口水库岸上一片葱绿,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王忠会 摄
丹江口水库的一池碧水,令人心神荡漾。王忠会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丹江口6月19日电(王忠会)19日一大早,参加第二届全国网络媒体湖北行的采访团记者一行来到南水北调中线的源头——丹江口水库参观。记者们登上轮渡,畅游丹江口水库,亲眼见证了这里无比纯净的水质,周边环境得到了良好的保护。

  记者们首先来到即将加高的丹江口大坝,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公司的负责人向大家介绍了大坝即将加高的情况。他表示,大坝将加高14米左右,加高后,水位将上升13米。在路上记者看到路边不少地区都标着“大坝加高淹没区域”的牌子,看来大坝加高后,又有不少地区即将被淹没,丹江口人民将再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牺牲。

  主办方租了一艘轮渡,让记者们登船近距离接触丹江口水库。记者亲眼看到,这里的水质清澈见底,在岸边水浅的地方,能清楚看到水底的水草。在湖面上,看到的也是一池碧水,岸边遍植绿草、大树,水土保持得非常良好。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丹江口水库被誉为“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口也享有“中国水都”的美称。南水北调把丹江口推上了历史舞台的最前沿。作为核心水源区,一方面要保护好水源,另一方面又要发展经济,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丹江口市的答案是:所有新上项目,一律要过“绿色”环保关。

  早在2002年,丹江口市就吹响了生态立市的号角,将发展目标由原来定位的“工业旅游城市”改为“生态旅游城市”,追求“绿色GDP”成为市四大家领导的一致共识。该市举全市之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全面开展农村能源建设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一个个新型工业、新型水产养殖、新型旅游项目相继粉墨登场……

  为确保“一库清水送北京”,丹江口市从服务南水北调大局出发,从自身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的需要出发,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先后关停了对水源污染严重的小冶金、小造纸、小制革、小化工等企业100多家,对大坝以上库区范围内有可能影响水质的40多家企业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排污不达标企业13家,关闭污染源120处,砍掉有污染的大小项目81个。先后建成水污染防治和环保设施设施30余台(套),年削减COD排放4000吨,削减粉尘排放量达14000吨。

  其实早在2005年,北京市场上销售的就有在丹江口市生产的农夫山泉纯净水和果汁。根据国家计划,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进京,也就是说,北京人已提前9年品尝到了丹江口源头水。

  要建水库,移民工作是重中之重。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丹江口市始终发挥外迁移民的主体作用,做到移民的事移民做主,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在移民人口、外迁对象及实物指标复核认定等方面,实行三榜公示,四个认可(市、镇、村、移民理事会),切实做到了阳光操作,实事求是,充分保障了移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截至6月13日,丹江口市2010年整体移民外迁涉及的10个县、市(区)的98个安置点已动工建房7528户,占规划户数的99.7%。当前,丹江口市正举全市之力开展移民工作,确保“平稳、安全、有序”的和谐移民目标,努力实现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移民工作“四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三年彻底扫尾”的目标。

  丹江口人说“首都水都心连心,一江清水送北京”。让我们拭目以待,丹江口市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对丹江口的采访结束后,本届网络媒体湖北行活动宣告结束。19日傍晚,采访团记者回到武汉,20日他们将奔上各自归程,把湖北之旅的美好记忆带回家。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忠会】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