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多河流水位或流量创历史纪录(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长江流域多河流水位或流量创历史纪录(图)
2010年06月24日 08:53 来源:中国天气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重灾区罗针镇十几个村被洪水包围,方圆百里汪洋一片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6月中旬以来的强降雨致长江流域多条河流河水猛涨、流量大增,赣江、抚河等多条河流创下历史最大流量或最高水位纪录。6月23日至26日期间,长江沿江及其以南地区又将迎来一次强降雨过程,这将使得防汛压力进一步加大。本网特别连线长江水文局局长、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就目前雨情、河流水位情况进行全方位解析。

  长江流域多站点创历史最大流量或最高水位

  连线专家:长江水文局局长 王俊

  据长江水文局实时连续监测统计,6月16日至22日期间,长江中下游发生大范围暴雨到大暴雨、局部地区特大暴雨,导致洞庭湖、鄱阳湖两湖系水位快速上涨。

  长江水文局局长王俊说,受强降雨影响,“洞庭四水”(湘江、资水、沅江、澧水)的湘江干流、资水桃江站、“鄱阳五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的赣江、抚河、信江干流水位全线超警,多条支流的水文站点水位或流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记者从长江水文局了解到,22日,赣江外洲站水位涨至24.23米,超警戒水位0.73米,流量超过历史最大流量;湘潭水位涨至39.21米,超警戒水位1.21米;信江梅港站水位28.44m,超警2.51m。而21日,信江梅港站水位(29.82m)排历史最高水位第2位,最大流量排历史最大流量第1位;抚河李家渡站超警戒水位(30.5米)2.2米,排历史最高水位第3位,最大流量排历史第一位。

  “目前,赣江、抚河、信江仍然超警戒水位,不过较前几天相比部分站点的水位有所回落。”据最新数据显示,23日8时,赣江外洲站水位23.92米,较22日有所下降,超警戒水位0.42米;抚河李家渡站水位30.53米,超警戒水位0.03m;信江梅港站水位26.29米,仍超警戒水位(26.00m)0.29m。

  另外,截至23日14时,城陵矶、九江的湖口水位分别涨至30.61m,18.84m。据长江水文局预计,此次降水过后,城陵矶水位将涨至31米左右,湖口将涨至20米左右。

  为有效应对本次强降雨及两湖地区的严峻汛情,长江防总已于22日8时,将防汛应急响应由Ⅲ级提高至Ⅱ级。

  王局长表示,“南方多条河流超警戒水位,各大水库虽然没超警戒水位,但高水位运行,未来可能还会升高。今年汛期流域降雨偏多的可能性较大,因此,需高度关注局地性、阶段性洪涝灾害,确保长江防汛万无一失。”

  林建:此次降水不太可能出现类似1998年的洪灾

  连线专家: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林建

  中央气象台预计,6月23日至26日,四川盆地、重庆南部、贵州东部、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西、广东北部有大到暴雨,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并将伴有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过程降雨量将达到80至120毫米,局部地区可达到150至260毫米。

  对于目前的雨情,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林建表示,“此次强降雨过程虽然没有19-21日这轮强,但由于在同一区域再次发生,会对该地区的防汛救灾工作带来比较大的影响。”

  “此次强降雨范围大、强度大,多条流域已全线超警戒,对流域安全已构成严重威胁。”不过,林建分析,从目前的气候情况来看,6月下旬以后,南方地区再出现、维持强降雨可能性并不是很大。“这可能是本月最后一轮强降水,我们预测26日以后,雨带将会北移至江淮地区,后期可能将会迎来高温天气。”

  近2个月以来,南方地区连续11轮强降雨天气,那么,今年长江流域是否会再次面临类似1998年的洪灾?

  对此林建表示,1998年的雨情与今年的情况有些不一样,“1998年汛期主要在长江下游,而这次主要是在江南、华南这一带,不太可能出现类似的洪灾”。

  自汛期以来,气象部门对于河流水位情况一直在密切关注。从江河水库调度、安全运行管理、早期防汛准备等多方面提供服务,并且针对南方暴雨及时准确地发布重大信息专报。为迎战后续强降雨,林建表示,将继续关注各地雨情,加强预测预报。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