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晚报:重奖实名举报的传奇不那么好复制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燕赵晚报:重奖实名举报的传奇不那么好复制
2010年06月24日 15:44 来源:燕赵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6月22日,北京宣武检察院副检察长宋蕾将一张10万元的支票交给市民李素(化名),奖励其在一起贪污案侦破过程中的实名举报。(6月23日《京华时报》)

  检察机关重拳打击犯罪活动,给予举报功臣10万元的举报奖金,其调动公众举报热情的意义自不必说。但是检察机关强调给实名举报者颁发奖金,也让人觉得有些遗憾。尽管检察机关与媒体没有透露举报者的真实姓名,但是从举报人提供的详细举报材料来看,李素(化名)是该案的重要知情者。被举报人按图索骥,找到“李素”并非难事。检察机关大张旗鼓宣传实名举报,也可能会给举报人带来麻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公民的举报热情。

  尽管最高人民检察院否定了七成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的真实性。但是毋庸讳言,由于对举报人缺乏必要的保护,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的事件时有发生。笔者在对举报人表达敬意的同时,也为他们的命运感到担忧。检察机关在接受举报人协助的同时,完全有义务确保举报人的安全。

  而且,腐败行为具有相当大的隐蔽性,能够发现腐败证据的可能只有内部人士。在实名举报的语境下,如果不是利益分配不均导致“窝里斗”,或者窝案曝光,举报人基于自身利益考虑一般不会轻易对自己所在单位或者行业实名揭短。这样,依靠群众举报犯罪只是凭运气办案罢了,奖励实名举报人的意义不宜过分渲染。

  话说回来,匿名举报又有什么不好呢?姓名不过是一个代号而已。只要举报人帮检察机关查清了案情,为国家挽回了损失,把贪腐分子绳之以法,就应该奖励他们。有关部门不必在实名匿名的问题上较真,放过一些举报线索,把举报人吓跑。说到这里,我想起一篇报道,某地实行密码举报案件的办法,举报者没有实名举报的顾虑,有关部门也能鉴别举报人的真伪,倒值得一试。 胡艺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