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探访安徽“古籍医生”:传统工艺结合科技助古医书获“新生”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08日 19: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解说】数字化扫描、防紫外线处理、建立数据库......近日,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主任邓勇和他的同事们格外忙碌,他们正借助科技力量对一批400多年前的古医书进行修复。

  【解说】据了解,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内“藏”有古医书三万三千余册,其中不乏《赤水玄珠》《医说》《婴童百问》等珍贵书籍。修复这些古医书不仅需要传统的修复工艺,还需要借助各类现代仪器,通过传统与科技的结合,让古籍得以“新生”。

  【同期】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主任 邓勇

  收藏主要是以中医药古籍为主,我们前面也介绍过3.3万册古籍当中,有70%都是我们的中医药古籍,而我们又是中医药大学,主要就是为了学校的医教研来进行服务。保护主要就是我们有原生性的保护,那也就是我后面展板所说的古籍修复这一块,还有再生性的保护,也是现在业内做的比较多的,就是古籍数字化这一块。

  【解说】邓勇介绍,在没有借助科技以前,古籍修复工作主要依靠修复师的个人经验,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如今增加科技手段,能让修复师对古籍破损情况有更客观规范地认定。借助数据,也可以使古籍修复计划更加完备和准确。

  【同期】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主任 邓勇

  借着修复的契机,我们就是在拆书的同时就做数字化的保护,原生性、再生性的保护一起合起来,那么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一方面是他们可以看得到书,另外一方面我们的古籍也能够避免反复地翻阅去造成损伤。

  【解说】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副主任茆可人自幼喜爱传统文化,2009年,茆可人毕业于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古籍修复专业,成为中国国内首批古籍修复专业的毕业生,十几年的工作经历也让他见证了行业的发展。

  【解说】茆可人介绍,古籍修复工序繁多,不仅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还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例如在修补虫洞方面,剔除多余部分后留有的边缘处只能有1至2毫米。面对珍贵的古籍更需要极大耐心与细心,有时在桌子前一坐就是一整天,但因为热爱并不觉得枯燥。

  【同期】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副主任 茆可人

  古籍修复这个行业我非常地喜欢,因为将一本破旧的古书拿到手上,然后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流程下来,要能把古书给恢复到一个全新的样子,使我有一种成就感。

  【解说】据了解,安徽省共有古籍保护从业人员近200人,参加全国及省内古籍整理、古籍修复、古籍普查、数据审校、传统文化推广等各类古籍培训共百余期500余人次。如今,年轻一代正从上一辈手中接过文化传播的接力棒,一脉相承,初心如一。

  【同期】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主任 邓勇

  从我们接触古籍修复来看,我觉得它是一种工匠精神,一定是值得传承下去的,而且古籍修复只有技术没有人,那基本上就没有核心了,没有修复的核心。而且传统的技艺它更精髓的是在于一种传承,我们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传承,中医药古代文化的一种传承。就是我们有这样一些宝贵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让它保存下来,甚至将它传承给我们下一代再下一代的人。那么让更多的人或者更长远的一段时间,我们很多的人能够再看到这些东西,了解到我们曾经有过这些非常珍贵的一些古籍。

  张俊 储玮玮 安徽合肥报道

责任编辑:【吉翔】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