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首页
  • 移动版
  • 客户端
    • 中新职务微博
    • 中新网新浪法人微博
    • 中新网腾讯法人微博
    • 中新社新浪法人微博
    • 中新社腾讯法人微博
    微博
  • English
搜 索
-四川甘孜州包虫病攻坚战:重流行区连续三年无新增患者(2021-08-25 17:31:52) -西藏水利建设:树高原“水”丰碑 福泽百余万农牧民(2021-08-12 15:05:44) -重走天路看变迁丨雪域高原的新型特色产业助力脱贫群众增收(2021-08-10 16:17:40) -【重走天路看变迁】搬出穷窝断穷根,共康村里共小康(2021-08-06 17:21:48) -“造林禁区”飘来“绿色哈达”(2021-08-05 15:59:29) -扎西曲登,年轻活力的藏戏第一村(2021-08-05 15:58:17) -“日子越过越好,完全超出了想象”(2021-08-04 14:24:17) -一方水土一方人,藏北牧民就业有特色(2021-08-04 13:25:41) -高原盘羊谷的未来“热气腾腾”(2021-08-04 13:15:01) -走进西藏高原感受藏族古老歌舞魅力(2021-08-01 21:17:02) -哨所班长一句“想你” 藏族阿妈抹起了眼泪(2021-07-30 00:01:52) -滇藏公路见闻:红军播下的红色种子结出民族团结硕果(2021-07-29 19:25:15) -哨所班长一句“想你” 藏族阿妈抹起了眼泪(2021-07-29 17:41:14) -喜马拉雅南麓养鲑鱼(2021-07-28 20:19:04) -雪域高原上的濒危植物“庇护所”(2021-07-28 12:58:38) -【重走天路看变迁】安多卓格小区努那家的逆袭人生(2021-07-27 17:20:25) -重走天路看变迁丨“红色”易贡崛起绿色产业(2021-07-27 10:21:53) -重走天路看变迁丨“入藏第一险”夏贡拉山隧道有望明年建成(2021-07-26 17:07:11) -【重走天路看变迁】守护青藏生命线 搭起高原幸福桥(2021-07-26 16:48:39) -【重走天路看变迁】在长不出树的地方,成为“一棵树”(2021-07-26 16:25:56) -海拨4750余米西藏夏贡拉山隧道工程建设稳步推进(2021-07-25 10:38:42) -【重走天路看变迁】我在云端,守国守家(2021-07-24 15:22:25) -【重走天路看变迁】因路而兴,天路“旱码头”焕新颜(2021-07-24 11:58:03) -求学与返乡 西藏边境村大学生“回到遥远的地方”(2021-07-24 11:18:03) -走进金沙江畔“西藏解放第一村” 感受沧桑巨变(2021-07-23 12:05:09) -藏族学者寻访三十载重现云南支援西藏和平解放历史(2021-07-22 20:24:27) -四川甘孜交通巨变 高原“天路”通达四海(2021-07-22 10:36:50) -从71年前进藏先遣英雄连誓师地出发(2021-07-21 14:01:23) -西藏将打造700家以上资产过百万元农牧民合作社(2021-07-20 16:58:55) -西藏配备5125名村居法律顾问(2021-07-20 05:25:23)

搬出穷窝断穷根,共康村里共小康

扎西曲登,年轻活力的藏戏第一村

“咚咚咚……喳喳喳……唉哈哈哈哈……”黄面白发的面具形象,咿咿呀呀的唱腔曲调,构成了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雅砻扎西雪巴藏戏的经典元素。 [详细]

“造林禁区”飘来“绿色哈达”

“在这里,我更像是开拓者而不是守护者。以后退休过来,我可以很骄傲地说,这树是我种的。”李聪身后,生的绿意正不断地自沙丘中蓬勃涌现着。 [详细]

一方水土一方人,藏北牧民就业有特色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西藏那曲市,是全国海拔最高的地级市。世代以农牧为生的那曲人民,近年也逐渐告别了伏在牦牛背上的传统日子,增收渠道愈发丰富,也愈发科学。 [详细]

Previous Next
  • 西藏拉林高等级公路夏日风光秀丽
  • 西藏阿里拉果错:高原盐湖美景如画
  • 西藏拉林高等级公路夏日风光秀丽
  • 西藏阿里拉果错:高原盐湖美景如画

新闻看台

  • 四川甘孜州包虫病攻坚战:重流行区连续三年无新增患者
    中新网康定8月25日电 题:四川甘孜包虫病攻坚战:重流行区连续三年无新增患者中新网记者 王鹏 刘忠俊8月下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的扎溪卡大草原一片碧绿,牛羊成群。海拔4250米的石渠县...[详情]
    2021年8月25日 17:31
  • 西藏水利建设:树高原“水”丰碑 福泽百余万农牧民
    中新网拉萨8月12日电 (洛云飞 赵延)“总算盼到家门口通水了,老百姓们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了。现在可以一年中,按季节来种植庄稼了,农民的收入也可以慢慢提高了。”拉萨林周县松盘乡党委书记晋美多...[详情]
    2021年8月12日 15:05
  • 重走天路看变迁丨雪域高原的新型特色产业助力脱贫群众增收
    日喀则市亚东县是西藏较早实现脱贫的地方,2016年就达到了脱贫摘帽的标准。但是,由于海拔和地域的制约,亚东县同西藏其他地方一样,存在着脱贫产业单一、返贫因素依然较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详情]
    2021年8月10日 16:17
  • 【重走天路看变迁】搬出穷窝断穷根,共康村里共小康
    中新网山南8月6日电 (左宇坤)不同于西藏传统村落的名字大多从藏语音译过来,位于西藏山南市加查县冷达乡的共康村,名字的来源是——“感谢共产党,同步奔小康”。从山南市区往东行驶近3个小时,...[详情]
    2021年8月6日 17:21
  • “造林禁区”飘来“绿色哈达”
    中新网客户端山南8月5日电(左宇坤)“举目远望一片沙,大风一起不见家。”对于一些山南雅鲁藏布江(以下简称“雅江”)沿岸居民来说,曾经一年365天,有200多天都是这样黄沙弥漫的日子。近日,中新...[详情]
    2021年8月5日 15:59
  • 扎西曲登,年轻活力的藏戏第一村
    中新网山南8月5日电 (左宇坤)“咚咚咚……喳喳喳……唉哈哈哈哈……”黄面白发的面具形象,咿咿呀呀的唱腔曲调,构成了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雅砻扎西雪巴藏戏的经典元素。传说,明代著名建...[详情]
    2021年8月5日 15:58
  • “日子越过越好,完全超出了想象”
    中新网客户端山南8月4日电 (左宇坤)“现在的生活真的好。”十八军老战士陈明英在接受采访时说。陈明英老人出生于1938年,是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人。在她13岁那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来到白玉...[详情]
    2021年8月4日 14:24
  • 一方水土一方人,藏北牧民就业有特色
    中新网那曲8月4日电 (左宇坤)就业乃民生之本。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西藏那曲市,是全国海拔最高的地级市。世代以农牧为生的那曲人民,近年也逐渐告别了伏在牦牛背上的传统日子,增收渠道愈发丰富,...[详情]
    2021年8月4日 13:25
  • 高原盘羊谷的未来“热气腾腾”
    中新网客户端那曲8月4日电 (左宇坤)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聂荣县,位于世界屋脊的屋脊——藏北高原的中心、羌塘草原的腹地。“聂”在藏语里是盘羊的意思,“荣”是山谷,聂荣翻译成汉语就是盘羊聚集的...[详情]
    2021年8月4日 13:15
  • 走进西藏高原感受藏族古老歌舞魅力
    中新网西藏墨竹工卡8月1日电 (记者 刘忠俊)盛夏的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墨竹工卡县门巴乡仁多岗村草地上,28岁的尼玛与身着盛装的藏族牧民们跳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直孔普堆巴宣舞,迎接远道而来的...[详情]
    2021年8月1日 21:17
  • 滇藏公路见闻:红军播下的红色种子结出民族团结硕果
    中新网迪庆7月29日电 题:滇藏公路见闻:红军播下的红色种子结出民族团结硕果记者 缪超 史广林松坪子渡口、木斯扎渡口、石乡村渡口、寒史里渡口、仕林渡口……在金沙江边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详情]
    2021年7月29日 19:25
  • 哨所班长一句“想你” 藏族阿妈抹起了眼泪
    中新网日喀则7月29日电 题:哨所班长一句“想你” 藏族阿妈抹起了眼泪中新网记者 杨程晨从上世纪80年代起,西藏日喀则亚东县下亚东乡仁青岗村的3位藏族阿妈次仁曲珍、达吉、普赤,接续为雪山峭壁...[详情]
    2021年7月29日 17:41
  • 喜马拉雅南麓养鲑鱼
    (重走天路看变迁)喜马拉雅南麓养鲑鱼中新网日喀则7月28日电 (记者 杨程晨)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麓的西藏日喀则亚东县,奔涌向南的帕里玛曲河里孕育着中国的一种珍稀动物——亚东鲑鱼。这一鱼种...[详情]
    2021年7月28日 20:19
  • 雪域高原上的濒危植物“庇护所”
    中新网迪庆7月28日电 题:雪域高原上的濒危植物“庇护所”记者 缪超 史广林盛夏的纳帕海,深蓝如洗的天空、纯白多姿的云朵倒映在平静的湖水里。绿油油的青草、星星点点的牦牛、犏牛与牧民、游客...[详情]
    2021年7月28日 12:58
  • 【重走天路看变迁】安多卓格小区努那家的逆袭人生
    中新网客户端那曲7月27日电(左宇坤)7月中旬,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西藏自治区安多县骄阳正烈,但人们仍需要身裹厚外套御寒。虽然不足10℃的日间温度对不少内地城市来说像是过冬,但安多县帕那镇...[详情]
    2021年7月27日 17:20
  • 重走天路看变迁丨“红色”易贡崛起绿色产业
    新华社拉萨7月27日电 题:“红色”易贡崛起绿色产业新华社记者薛文献、陈尚才帕隆藏布江与易贡藏布江汇流处,川藏公路通麦大桥横跨江面。昔日“通麦天险”已是脚下通途。沿易贡藏布江逆流而上20...[详情]
    2021年7月27日 10:21
  • 重走天路看变迁丨“入藏第一险”夏贡拉山隧道有望明年建成
    新华社拉萨7月26日电(记者熊争艳、王泽昊)一条长约4.3公里的隧道有望于明年贯通“入藏第一险”夏贡拉山,改善藏东地区交通条件。位于西藏昌都市边坝县的夏贡拉山,藏语意为“东雪山”,垭口海拔...[详情]
    2021年7月26日 17:07
  • 【重走天路看变迁】守护青藏生命线 搭起高原幸福桥
    西藏和平解放前,当地没有一根铁轨,甚至连一寸标准化的公路都没有。“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是我国近代地理学家对西藏交通的记述。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中央政府相继安排了...[详情]
    2021年7月26日 16:48
  • 【重走天路看变迁】在长不出树的地方,成为“一棵树”
    中新网客户端那曲7月26日电(左宇坤)西藏那曲,因为自然条件限制,被称为中国唯一没有树的城市。树不游移,不茫然,懂得坚守。位于西藏那曲市的安多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在这长不出树的地方,成为了...[详情]
    2021年7月26日 16:25
  • 海拨4750余米西藏夏贡拉山隧道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中新网西藏边坝7月25日电 (记者 刘忠俊)记者25日从国道349线边坝至嘉黎段公路改建工程项目指挥部获悉,穿越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洛隆、边坝县和那曲市嘉黎县的海拔4750米的夏贡拉山隧道项目建设正稳...[详情]
    2021年7月25日 10:38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