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货币政策怎么发力?请看好这个关键字!

货币政策怎么发力?请看好这个关键字!

2022年01月05日 15:10 来源:国是直通车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文/夏宾

  在为2022年经济工作定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稳”字始终贯彻其中,提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中国央行行长易纲近日接受媒体采访谈及今年央行相关工作任务时,也将“稳”字挂在嘴边,那么货币政策要如何发力体现这一关键字呢?

  为何强调要“稳”?

  易纲直言,2022年的货币政策之所以强调“稳”,是基于当前的国内外形势。

  他表示,从国内看,中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但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影响下,短期面临下行压力,必须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从国际上看,世纪疫情冲击下,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维护内外部均衡的难度进一步增大,这也要求以稳定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来应对各种外部不确定性。

  正是因为要对冲消解不稳定因素,中国才需要以“稳”应对。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指出,当前中国外部的不稳定因素至少有三。

  一是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且变异毒株层出不穷,2022年的防疫形势依然严峻。

  二是在国内通胀率快速上升的背景下,美联储加快了货币政策正常化的速度,2022年上半年将会更快缩减购债,2022年下半年可能加息2至3次。“通常在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情况下,我们可能面临短期资本外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外币债务负担加剧的冲击。”张明说。

  三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依然高居不下,将会继续给中国经济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

  在张明看来,有利于中国求“稳”的积极因素之一就是由于此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实施有节制,使得目前中国的货币政策有较为充足的提升空间。

  开年政策稳定

  保持政策的连续有效、合理衔接是“稳”的重要体现。在2022年开年,中国央行就做到政策稳定。

  2020年为应对疫情冲击,央行创设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对暂时遇到困难的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力度。两项直达工具有效减轻了小微企业阶段性还本付息压力,缓解了小微企业缺抵押、融资难问题。

  为保持和巩固对市场主体支持力度,并用更可持续的方式继续做好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工作,央行决定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工具接续转换。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8.9万亿元,同比增长26.4%。11月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98%,比2020年12月下降0.1个百分点。1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约4300万户,同比增长35%,普惠小微贷款实现了量增、面扩、价降。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称,2022年将进一步积极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定向支持功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该延期的要延期,该扩围的要扩围”,2022年将继续实施普惠小微企业的相关支持工具,利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加大对三农、小微、民营企业、先进制造业、信贷增长缓慢省份等薄弱环节、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支持力度。

  以“稳”服务实体

  2021年的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保持合理增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今年前11个月新增贷款18.8万亿元,同比多增4384亿元。11月末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分别为8.5%和10.1%,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称,2022年央行将把握好三个“稳”,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具体看有三方面工作,一是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二是金融结构稳步优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精准发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连平建议,今年稳健货币政策适度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多渠道促进信用扩张。积极创新再贷款、再贴现工具的结构性应用,发挥其在总量、价格、结构三方面的优势,支持经济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称,中国货币政策将在正常区间内保持稳健灵活,保障实体经济行稳致远。灵活的货币政策则将“以我为主、稳字当头”,保持“松紧适度”,基准利率和流动性总闸口不松,防止通胀压力持续自我强化,降准政策和普惠金融政策不紧,继续为受供给冲击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有效输血。

  他还特别提到,中国将更重视跨周期框架下宏观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传统逆周期调节主要侧重平抑产出缺口和通胀缺口波动,从而实现经济运行短期稳定,跨周期调节主要考虑释放中长期政策空间和维护经济长期的稳定性,这意味着在跨周期政策框架下传统宏观政策放松时不会过松,收紧时不会过紧。

【编辑:苏亦瑜】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