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济日报:台经济发展应关注成长的内涵——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台湾经济日报:台经济发展应关注成长的内涵

2010年08月05日 12: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8月5日电 台湾《经济日报》5日刊发社论文章《为经济发展注入安定的力量》分析台湾的经济社会现象,文章认为,经济成长是一个地方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但在所得水平已达一定程度之后,当局除了追求数量上的成长,也须同步关注经济成长的内涵,认真投入资源于缓和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等问题,为经济发展注入可持续的安定力量。

  文章摘编如下:

  两岸经济协议(ECFA)签署后,对弱势产业与失业问题的冲击一直是各界关心的话题;及至近期台湾接连发生六轻工安事件、环评争议令开发受阻,经济发展的质量之争更加白热化。

  事实上,产业结构的调整及财富重分配是全球化浪潮下,每个国家和地区都会面临的问题;只要台湾持续自由化、国际化,所得差距就会日益扩大,政府在短期因应之外,也须有长期方向及作法。

  过去数十年来,随着经贸自由化程度日深,各地基尼系数均呈上扬走势。换言之,不论是否签署ECFA,台当局均无法回避贫富不均导致的社会问题,只是台当局一直未予重视,相关课题因而在ECFA签署后被放大检视。

  面对这个问题,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各地政府会在刺激成长与所得平均间做不同的取舍。台湾近期也是警讯频传。例如苗栗大埔事件,优良农民化身“钉子户”,夜宿“总统府”前抗争,显示经济发展到达一定程度后,弱势者的相对剥夺感将益形严重。

  不过,台当局长期一贯强调经济成长,重视量化的数据,却轻忽社会安全体系的建立、社会阶层的流动困境,以及所得重分配的后遗症。最近的例子就是大降营利事业所得税,其目的固然是从长远的“养鸡生蛋”着眼,但税负的流失若无配套,势将使财政雪上加霜,甚至可能排挤社会福利与救助资源;在资本利得免税及不动产交易不按实价课税这些领域上,更造成所得逆向分配,形成更大的社会不公,但任何意图矫正这些税制扭曲的改革,却经常被随意扣上打击投资意愿的帽子而难以推展。

  除了税制,教育是另一个协助社会中低阶层脱离贫困、改善所得分配的有力途径。但是,现行的教育政策也是在进行资源的逆向分配,使得社会阶层的流动日益困难。整体而言,低收入者在现行考试制度下本就处于不利的地位,较难进入公立大学,更难进入多位于北部所谓的名校;从各大名校低收入户与偏远地区学生所占比率之低,即可知贫富不均与城乡差距对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可是,当局在分配教育资源时,却又集中分配给公立大学,特别是公立大学中的顶尖名校。台当局极端重视各校的国际排名,将之视为竞争力的一环,却未要求名校需招收一定比率的底层家庭学生,运用有限的资源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再看社会安全体系的问题。对于因社会变迁产生的新贫阶级,“宪法”明文规定应重视社会救助、福利服务、民众就业、社会保险及医疗保健等社会福利工作;但不同于招商时设立单一窗口服务,一次解决厂商所有问题,各行政单位对于社会安全网的建立,几无横向联系与合作,且做法上纵然有违法律精神却仍因循陋规,甚而法令建制本身亦悖离理论基础。例如社会救助法将所谓有能力工作却无工作者,拟制其受有一定金钱薪资,致符合法定定义的低收入户人数维持在1%以下,但经推估,实际上低于贫穷线的人口比率可能高达12%。

  经济成长是一个地方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但在民众所得水平已达一定程度之后,当局除了追求数量上的成长,也须同步关注经济成长的内涵,认真投入资源于缓和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等问题,为经济发展注入可持续的安定力量。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