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析中国成世界经济老二的挑战:能否再创奇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外媒析中国成世界经济老二的挑战:能否再创奇迹

2010年08月06日 17: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8月6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6日刊文说,连续30年的发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以后,要继续高速增长,并非易事。文章认为,中国需要一系列经济政策调整和经济结构的转型。

  文章摘编如下:

  最近,中国中央银行副行长易纲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事实上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引起了各国媒体的广泛关注。

  30年前,作为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大国,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只是美国的二十分之一,居世界的第11位。如今,经过连续30年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增长,中国经济崛起,其势头之迅猛,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要知道,每年10%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每七年半就会翻倍,三十年就等于翻了十七八倍!所以,中国在经济总量上的国际排名迅速上升,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超过了意大利,居世界第6位,当时的规模相当于美国的12%。2005年,就超过了英国和法国,居世界第4位,GDP达到美国的18%。2008年,又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3位。当时人们就预期,中国可能会在2010年前超过日本,登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宝座。

  然而,2008年的金融风暴重创了全球经济,也暂缓了中国经济赶超日本的势头。不过,从今年上半年经济走势来看,中国经济可望全年增长10%左右,而日本则只能增长不到3%。虽然这半年来日元对美元继续升值了2.8%,而人民币只对美元升值0.9%,接下来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空间会更大些。所以,可以蛮有把握地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了。

  其实,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可以有多种计算方法。用国际上最通用的美元结算比较各国的GDP是最常见的。为了消除汇率波动和通货膨胀的影响,世界银行也采用所谓Atlas方法,用三年的平均汇率,并扣除国际通货膨胀差额来计算比较国民收入。用这方法计算,两国之间的经济总量在2008-2009年间的差距会显得稍微大一些。

  常见的还有购买力平价的计算方法。该方法根据各国和美国国内价格水平的差异,计算出各国货币和美元之间平价系数,估算各国的GDP或国民收入,按照其国内的实际购买力,相当于多少美元的水平。由于中国的国内多数物品价格水平历来比美国低,所以用此方法估算的中国GDP水平,要高出按名义汇率计算的水平。用购买力平价衡量,中国GDP总量早在2002年就已经超越了日本。

  当然,从人均收入看,中国还远远落后于日本。即使按购买力平价算,中国目前的人均GDP也只有美国的13%、日本的五分之一。中国人要达到日本那样的平均富裕程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超越日本”的好消息,使中国洋溢着乐观情绪。人们热切期待着下一个赶超目标:美国。一些官员和学者已经在谈论中国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前景。目前的中国经济总量按照名义汇率计算,约占美国经济的三分之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计算的购买力平价数据,则已经超过美国经济的60%。

  因此,如果中美两国各自按照它们在过去10年间的年增长率继续增长,即中国每年增长9.9%而美国每年增长2.5%,则中国可以最早在2018年,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经济总量上超越美国。但是,如果按照名义汇率计算,中国要到2026年才能达到美国的GDP水平。不过,如果人民币在未来年间对美元持续升值,这个过程就会加快。假如两国经济仍按这样的速度增长,但人民币每年对美元升值3%,那么中国就可能在2020年左右在总量赶上美国。

  在众多预测中美经济实力对比前景的分析中,以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的高路易(Louis Kuijs)在今年6月所发表的报告最有影响。他根据中国人口结构、劳动生产力以及资本积累的现状和趋势,来推测未来10年中的实质GDP增长率将会逐渐从9.5%下降到8%以下;同时以国际经济学原理推断,随着中国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其实际汇率水平(即现实汇率经过相对物价指数调整后得到的汇率)将不可避免地升高。

  他由此假设,实际汇率每年若仅升值0.8%,中国也可以在2029年赶上美国成为第一经济大国。如果升值快些,达到每年3%,赶超美国的时间就提前到2023年。此外,高盛(Goldman Sachs)也用类似的思路预测赶超的时间在2027年左右。

  然而,上述预测,都是根据迄今的经济变量趋势作线性推算。事实上,中国经济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面临着若干挑战。多年来,经济增长得益于生产力提升,但也依赖于廉价劳动力,并在很大程度上靠高储蓄率支持的高投资率支撑,能源价格扭曲偏低,环境资源过度开发,贫富差距加剧,卫生保健等社会保障服务不足,多数百姓消费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

  人口转型异常迅速,以往劳动供应充沛的“人口红利”已经耗尽,人口结构老龄化正在开始。因此,要维持以上预测所假设的经济增长速度,需要一系列经济政策调整和经济结构的转型。

  经过30年的蓬勃发展,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已经在2008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终于脱离了低收入国家的行列。但是,人均收入达到这个水平以后,要继续高速增长,并非易事。自1990年以来,在人口超过500万、人均收入在中国目前水平以上的上百个国家中,只有五个曾经实现连续10年GDP总量的年均增长率超过5%,但没有一个能将年均增长率持续保持在7%以上的。

  中国经济已经创造了奇迹。她还能继续创造奇迹吗? (陆丁)

参与互动(0)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