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报:首富省长访台能否也来个全国第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澳报:首富省长访台能否也来个全国第一?

2010年08月11日 18: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8月11日电 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将率团于本月16日对台湾进行一周访问。澳门《新华澳报》11日刊文《首富省长黄华华访台能否也来个全国第一?》说,在省级党政首长访台潮中,广东把“排头兵”桂冠“让”给别的省市,或许,广东省是务求取得除非不出手,出手必一鸣惊人的效果。

  文章摘编如下:

  在络绎不绝的大陆地方省级党政首长率团访台热潮中,广东省长黄华华也将于本月十六日率领人数多达一千多人的代表团赴台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

  “中央通讯社”前日公布了广东团的行程,包括参加主题为“合作之旅,乡亲之旅”的“台湾广东周”系列活动,会见广东同乡会乡亲,出席广东“万人游台湾”活动,与相关机构负责人会谈等。作为客家人的黄华华,还将参加新竹义民庙拜祭仪式。据说,广东省代表团共有二十八个分团,包括省直七个分团和二十一个地级市的二十一个分团。采购额将达五十二亿美元,将是到目前为止的最高纪录,采购清单包括机电、金融、轻工、农副产品等。

  自二零零八年五月中国国民党重新在台执政后,两岸交流呈现“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形势。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大陆地方省级党政首长纷纷率团访问台湾,举办当地的“台湾周”活动,还进行大采购。这些活动被国民党副秘书长张荣恭形容为“扩大交流,深化合作,经贸互利,促进和谐”。

  这既促进了大陆各省高层干部与台湾社会的直接接触,同样也提供了台湾社会直接接触大陆各省市高层干部的机会;既反映了中共对台政策希望传达大陆更多的善意,让台湾民众能直接体会两岸交流的好处,并把这种好处直接落实到台湾民众身上,也让更多台湾民众体会到马英九政府或国民党执政对于台湾人民最基本的安居乐业的要求有直接回应,并能进一步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对两岸人民都很有好处。

  广东是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种种新鲜事物都敢于先行先试,开全国风气之先,并且确也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骄人成绩,目前经济实力和财政收入均为全国第一、GDP总量超过台湾。

  广东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量巨大,去年粤台实现进出口贸易额385.8亿美元,约占大陆与台湾进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截至今年四月,广东来自台湾的直接投资项目合同金额累计554.63亿美元,实际投资金额累计469.51亿美元。台湾已成为广东第二大外资来源地。

  但似乎在省级党政首长访台潮中,广东却把“排头兵”的桂冠“让”给了别的兄弟省市。实际上,在黄华华省长率团访台之前,已有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飙、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上海市长韩正、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福建省长黄小晶、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浙江省长吕祖善、广西壮族自治区委书记郭声琨等党政正级首长“捷足先登”,其中广西还是党委书记、政府主席“双节棍”。至于党政副级首长访台的省市则更多。或许,广东省是以广东话中的“睇定先”策略应付各兄弟省市的竞争,务求取得除非不出手,出手必一鸣惊人的效果。

  此前的各省政要都在访台节目安排方面力求凸显本地特色,出奇制胜。那么,黄华华访台,除了是“台湾周”、拜会同乡、采购等例行公事之外,还会有什么“绝招”呢?

  按道理,以广东人的精明、灵活及勇于“饮头啖汤”,是不会吃别人吃过的冷饭的。从“中央社”发布的日程看,身为客家人的黄华华将参加新竹义民庙拜祭仪式,这可是第一遭,足可与福建省长黄晶晶的强调闽台“五缘”大别苗头矣。

  客家人是台湾地区四大族群之一,而在新竹县新埔镇义民庙举行的义民节则是台湾地区客家人最主要的节日。该祭祀仪式中的“赛神猪”和“羊角竞长”,则可能是作为大陆客家人的黄华华未曾见过的,这或许将会促使广东与台湾的客家风俗进行大交流。

  过去的省市采购团多是采购面板等,只是大企业主得益,基层民众受利不多。此后的党政代表团开始注意到采购农产品或中小企业产品,让低层民众也能受惠。

  台湾地区出产的精米近年因日本市场滞销,米农收入大受影响。而广东的大米大多是从外地调入,其中大中城市的中产阶层所吃的精米更是以外汇向东南亚国家进口。但相比起来,台湾出产的精米更适合广东居民的口味。

  反正都要使用外汇向外国购米,倒不如包下整个台湾的精米出口市场,“肥水不流别人田”地益惠自家兄弟,相信对于增强中南部农民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更有益处。(富权)

参与互动(0)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