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向两岸政治对话过渡——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香港大公报:向两岸政治对话过渡

2010年08月26日 12: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8月26日电 香港大公报26日刊发资深台湾问题评论员林修祺的评论文章《向两岸政治对话过渡》,文章说,两会协商机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因应需要灵活变通和发展的,其功能可以扩展,协商层次可以提升,如今应把兼具政经性及“准政治性”的议题纳入其处理范围,安排相关的官员参与讨论和协商。两岸政治对话协商由此切入,是目前最务实可行的选择。

  文章摘编如下:

  两会协商机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因应需要灵活变通和发展的,其功能可以扩展,协商层次可以提升,如今应把兼具政经性及“准政治性”的议题纳入其处理范围,安排相关的官员参与讨论和协商。两岸政治对话协商由此切入,是目前最务实可行的选择。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后,两岸关系进入了和平发展新阶段,政治议题的对话和协商是必然发展趋势。但马英九当局认为,两岸政治对话与协商仍须逐步累积较多的政治互信后才能进行,目前尚欠缺开展政治对话协商的时机与充分条件。

  北京有位学者最近发表文章,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经济阶段,也是初级阶段;第二是“军事阶级”,也是“中间阶段”,又称为“非政治阶段”;第三是政治阶段,也是高级阶段。他强调,在ECFA签署之后采取“先军后政”的前进路径选择,就是遵循“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个“先军后政”阶段论值得商榷。美国的政治和军事是分开的,而且政策上是矛盾的。但台海两岸的政治和军事是分不开的,军事基本上属于政治,而且是高度敏感的政治,不能与执政党政府的政策相矛盾,如果有差别,军事层面亦往往是政治光谱上最保守的鹰派。因此,把“军事阶级”视为“非政治阶段”而当作中间过渡阶段,是不切实际的设计。

  具有两岸特色的“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必须先透过政治对话协商,累积相当程度的政治互信,才能建立并有效运作;如果政治基础要件不具备就直接进入军事安全重大议题的协商,只会欲速不达,甚至适得其反。美国政府鼓励两岸先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目的就是想掌握中国军事力量发展情况。因为台美军事关系仍相当密切,可交换军事情报,所以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更须建基于政治互信。

  作者认为,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政治含量和敏感度很高,如果在ECFA签署后就一步到位协商此议题,不符合“先易后难”的原则。两岸政治对话的切入点,应选择台湾当前迫切需求解决的议题。

  ECFA签署后不久,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就在7月12日到北京与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会晤,传递了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的最新十六字箴言,希望未来两岸能秉持“正视现实、累积互信、求同存异、续创双赢”原则,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发展。

  但马当局同时表明,两岸政治协商必须累积较多政治互信后才能开启,最快也要到2012年之后。这显然是担心政治协商会增加国民党和马英九的选举风险。

  ECFA签署后,各方面都认同两岸关系已进入历史新阶段,如果两岸协商处理“准政治性”议题时,仍继续透过秘密管道进行显然不合时宜,民进党和绿营一定抹黑为“秘密交易”。由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来协商处理也不合适,大陆当局已表明不会透过该会来处理。那不妨考虑既有的海协、海基两会管道。两会协商机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因应需要灵活变通和发展的,其功能可以扩展,协商的层次可以提升,如今应把兼具政经性及“准政治性”的议题纳入其处理范围,安排相关的官员参与讨论和协商。

  协商议题选择台湾亟需解决的,协商管道选择既有的两会机制,两岸政治对话协商由此切入,是目前最务实可行的选择。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