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剖析深圳发展:急寻回春术 需靠智慧大胆前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外媒剖析深圳发展:急寻回春术 需靠智慧大胆前行

2010年08月27日 12: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8月27日电 深圳特区26日迎来成立30周年,港台及海外媒体纷纷关注到深圳进入而立之年,它们认为,深圳需要发动第二次改革,创新与突破是未来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未来深圳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也将大有作为。

  台湾《中国时报》文章说,30年前的深圳,不过是小小县城。冠上“特区”和邓小平的支持,如今成为1400多万人口的大都会,被誉为“中国(发展)模式”的标志。不过,历史是残酷的,当年深圳拥有的所有优势逐一丧失,若不发动第二次改革,这个辉煌的城市很可能被历史淡忘。

  对于未来,学者一致认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深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因为现代服务业有利于减轻自然环境损害、减少自然资源依赖和发展循环经济。

  香港《大公报》以《深圳三十而立再创火红年代》为题报道说,从边陲小镇到中国第四大经济城市,深圳的发展轨迹令人瞩目。在回顾成就的同时,随着特区政策变成全国性的普惠政策,创新与突破是深圳未来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在中央的鼎力支持下,深圳开始谋划新的布局。

  近年,随着特区政策在全国复制,中国的特区布局向全国延伸,深圳面临特区不特的“成长的烦恼”和“转型阵痛”,呈现出“政策优势在弱化,改革思想在淡化,改革锐气在减退,发展速度在减缓”的迹象。

  报道引述深圳市委书记王荣的话说,“深圳要大力弘扬想干、敢干、快干的精神,在特区建立30年的新起点上再造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深圳考察时指出,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他表示深圳要坚持“特”、追求“好”、突出“新”、敢争“先”,要适应新形势,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同时温总还提出要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未来深圳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将大有作为。

  《大公报》一则《罗湖观潮/深圳还会创造奇迹吗》的文章说,30年前的深圳经济特区承载着一个国家的集体梦想,历史选择了深圳,深圳则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奇迹。进入而立之年,陆续有声音开始“唱衰”深圳,但中央和深圳市政府的态度很明确,深圳还是特区,深圳还要续写辉煌。

  30岁的深圳还会创造奇迹吗?当人们的目光开始转移到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等地时,深圳靠什么拉回世人眼球?无论是专家和媒体,几乎都把政治体制改革看作是深圳未来最重要的改革突破口。

  在后特区时代,深圳跃跃欲试,试图在政治体制改革有所作为的时候,中央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重担给了深圳。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深圳提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是把深圳作为政改试验田的一个信号。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最终也不能成功。深圳在政改方面还能走多远,成功与否,不但攸关深圳的定位和未来发展,还关系未来国家的前途,深圳需谨慎应对,大胆前行,同时还要有高度的勇气和智慧。

  香港《文汇报》发文说,改革开放的历史证明,毗邻香港的南粤,因为强烈的忧患意识而得以生机勃勃。而邓公92年南巡赋予的“追赶四小龙”嘱托,则更让惯常居安思危的广东人励精图治、埋首大干。料想邓公当年的“追龙”嘱托,本意也是如此。

  新加坡《联合早报》关注到,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中央政府或会趁此之际向深圳“送大礼”,包括批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发展规划。

  报道引述香港《新报》分析,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规划,对港深两地的发展更是举足轻重。如果方案得到落实,则前海地区将打造成为深圳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和增长极,也会是深港合作先导区和体制机制创新区。

  香港报章《成报》报道说,温家宝22日访问深圳时发表“政治体制改革”的敏感言论,有指他的言论旨在测试水温,预料深圳等四大经济特区有望继续发挥“共和国实验室”的特色,在见证国家经济改革的成功之后,可望转型为“政治特区”,试行有关政策改革的新国策。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