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外报:跨越20年 两次亚运见证“不一样的中国”

2010年11月15日 09: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1月12日18时30分,广州第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启动珠江巡游《一江欢歌》,45个代表团的灯光彩船畅游珠江。中新社记者 陈文 摄  

  中新网11月15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15日刊出评论说,从北京亚运到广州亚运,两届亚运会跨越20年,见证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二十年沧桑,欣然、自信、从容写进了一个历经世风考验的民族心境,中国变得更加从容、更加冷静、更加理性,而其背后则是整个民族自信心的强大支撑,一个大国崛起的雄浑足迹清晰可见。

  文章摘编如下:

  日出东方,亚运又到中国。曼妙戏水的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没有了五千年厚重恢弘的历史劲风,却平添了温婉柔美的南国风韵和现代城市画卷,一样扣人心弦,举世称绝。

  从北京到广州,两届亚运会跨越20年,当圣火再度点燃的时候,中国已不再躁动激动,全球华人亦心潮平复。欣然、自信、从容写进了一个历经世风考验的民族心境,映照出一个强劲崛起的大国从经济状态到思想观念的变迁与提升。

  “全民亚运”曾是华夏子孙的共同记忆。20年前的北京亚运会作为中国承办的第一次大型综合性国际赛事,被国人戴上了诸多光环,寄予了诸多期盼,视作举国上下的一件大事。为迎亚运,国家提倡捐款,全民为之奉献。一个体育盛会承载了前所未有的使命。

  而今中国人以平常心看待广州亚运,体现了“理性的回归”。亚运展示国家实力、提升荣誉感也许只是副产品,人们关注更多的是这场体育盛事带来的快乐,以及城市生活将会发生多大的转变。两届亚运会的吉祥物,一个是熊猫“盼盼”,一个是“乐羊羊”,从“盼”到“乐”,“全民亚运”悄然转为“乐享亚运”,意味无穷。

  与北京亚运、奥运以及上海世博相比,广州亚运可谓“悄悄来临,华彩绽放”,这种低调或许与它没有“举国之力”的重视相关,但这也恰恰是当今中国实力、魅力所在,广州亚运最引以为豪的特色。

  广东作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正因为有了如此雄厚的实力,广州承办亚运会才能够从容不迫、底气十足,以中国大陆一个省会城市的大手笔充分展示了当今中国的宏大气魄,堪称世界经典样板。

  从“面子工程”到“惠民工程”,是广州亚运不同往日体育盛会的一个亮点。无论政府还是民众已不再满足于“搭台夺金牌,为国多争光”,而是“体育唱戏,民生受益”,把举办亚运会当作为百姓寻找福祉的重要平台,让市民生活更美好。“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成为共同理念,突出以人为本,注重赛后可持续发展,让“天更蓝,水更清,路更通,房更靓,城更美”。“以亚运为契机提高市民幸福感,让亚运成果惠及广大市民”,体现了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时尚主流。

  应该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之后,举办大型赛事和庆典已经成为中国的常态。强盛的中国时隔二十年后再办亚运,已无需刻意证明自己。让亚运回归体育,不再承受其难以承受之重。中国已经有足够的能力从容展现最真最美的自我,广州亚运会突显了最鲜丽的中国气质、中国气派和中国气度。

  从北京亚运到广州亚运,见证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二十年沧桑,中国变得更加从容、更加冷静、更加理性,而其背后则是整个民族自信心的强大支撑,一个大国崛起的雄浑足迹清晰可见。(吴琛)

参与互动(0)
【编辑:程涛】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