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华媒肯定稳健政策:"民生为本"纾缓经济堪称典范

2010年12月09日 10: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2月9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以“稳健的货币政策”取代“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备受瞩目。《日本新华侨报》8日刊出评论说,这不仅表明明年中国将控制货币投放,以防止恶性通货膨胀,抑制物价上涨势头,也传递出经济政策更加突出“民生为本”的新取向,“民”字当头纾缓经济情势。

  文章摘编如下:

  作为目前全球经济主要引擎的中国一举一动牵引世界的目光。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以“稳健的货币政策”取代已经施行两年多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预示着中国经济政策的焦点已悄然转向于推进解决深层次矛盾和化解潜在风险,不仅表明明年中国将控制货币投放,以防止恶性通货膨胀,抑制物价上涨势头,也传递出经济政策更加突出“民生为本”的新取向。

  人们注意到,此番中国经济政策调适是在国际舆论一片看好中国,著名机构纷纷调高对世界第二经济体增长预期的背景下的“主动应对”,中国领导层更冷静地体察到当前世界经济仍面临不确定性、国内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等情形,切实强化“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

  在过去两年里,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率先走出低谷,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长10.6%,官方判断总体经济“企稳回升”。但由于全球货币流动性泛滥等因素影响,中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达4.4%,创出25个月来新高。在中国政府看来,在经济形势出现向好变化后,更需要关注物价上涨的风险,考虑民众的承受能力和城乡居民生活状态,把民生放在首位。

  在“民”字当头的政策导向下,一方面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可以向市场传递出明确信号,通过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投放,达到稳定物价的目的。一方面,积极稳妥管理通胀预期,成为当务之急,其目标是稳定物价、保障民生。

  人们看到,中国推出了一整套“经济维稳”组合拳打攻坚战,其密度、力度从所未有。国务院出台“国十六条”,从供给、需求、流通、监管等方面多管齐下平抑物价,确立“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国家发改委五天内连发9个通知调控物价,官方人民日报连续5天发表评论,彰显中央调控物价的决心。在一系列强烈动作与信号下,物价几乎是应声回落。国家已将防范通胀、平抑物价放在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位置上,以避免可能出现的金融危机“二次探底”。相比世界其它重要经济体,中国未雨绸缪,先行了一步。

  中国经济的新举动以民生为本,以老百姓的利益为最大化。从官方宣示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已经作为“十二五”期间的国家决策。维护物价基本稳定是现阶段政策考虑的重点。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都有“惠民”安排,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完善医改医保制度、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2011年全国安排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超过1000万套。统筹当前和长远,解决诸多民生问题,既体现了中国经济增长将更多惠及民生,更加重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为中国经济社会迎来更加均衡、更高品质、更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中国作为转型国家,又处在外部环境变动激烈的时期,民生难题将考验中国政府的能力。当前中国经济增速已经趋稳,把更多精力放在解决好民生和物价等突出问题,既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又可以避免诱发经济波动和社会震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非常明智之举。中国以“惠民政策”推助民生经济,构筑“民心工程”,正是迈向“民富时代”重要标志。(吴琛)

参与互动(0)
【编辑:程涛】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