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大公报:“特色”就是独一无二的“魅力”

2011年01月25日 09: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月25日电 香港《大公报》25日刊文说,“特色”就是“独有”,就是“区别于其它”,也就是独一无二之“魅力”。“特色”的形成不会一蹴而就,更不可能靠当权者“拍脑袋”、“想当然”。“特色”的东西是历史的积淀、文化的传承,是由其赖以产生发展的特定具体环境所决定。

  文章摘编如下:

  大千世界,一个民族立国,最注重独立自主,兼收并蓄,一座城池立市,最讲究形成特色,取长补短。“特色”就是“独有”,就是“区别于其它”,也就是独一无二之“魅力”。不久前去了趟“北国之都”哈尔滨,城市中各个角落所蕴含的特别风情、色彩、格调感人肺腑,让人难以释怀。

  世间万物,之所以经久不衰,皆因“特色”。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讲的就是在发展中保持特色,否则就会在进化中被淘汰。去过俄罗斯的人都会感觉到,性情豪迈、耿直倔强的俄罗斯人,经过代代薪火相传,在广袤的欧亚大陆上创造了自己的独特文明。作为与俄罗斯距离最近的大城市,哈尔滨在东北黑土地上把俄罗斯风情发挥得淋漓尽致,赢得了“东方莫斯科”的美誉。

  “特色”的形成不会一蹴而就,更不可能靠当权者“拍脑袋”、“想当然”。“特色”的东西是历史的积淀、文化的传承。所谓“特色”是由其赖以产生发展的特定具体环境所决定,说的就是这个理儿。十九世纪末,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十六余万侨民聚集于此,哈尔滨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成为当时东北亚地区最负盛名的国际商埠。作为中国最早具有开放意识、最先具有国际化特征的城市,哈尔滨海纳中西文化,融会贯通,世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城市独一无二的风景线。

  同样的浩渺无垠茫茫林海,相似的一望无际皑皑冰雪,俄罗斯风情在这片黑土地上开花结果,结合得恰到好处,天衣无缝。在百姓的生活中,从人们耳熟能详的“列巴”(面包)、“维德罗”(水桶)、“索达子”(士兵)、“戈比坦”(指挥官),到形象的“毛嗑”(葵花籽,北方人称俄罗斯人为“老毛子”,而“毛子”喜欢吃葵花籽),人们用起俄语信手拈来。“大列巴”、红肠、“格瓦斯”(来自俄罗斯用面包加工而成的饮料)百姓餐桌上最受青睐的食品,也成为驰名全国的特色品牌。漫步大街小巷,到处都能看到抗战时期,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时留下的痕迹,大小商铺到处出售俄罗斯的木偶套娃和其它工艺品。热情奔放的俄罗斯盛装表演,更是逛完冰雪大世界和宴席间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

  中国有句老话:橘生南国为橘,生北国则为枳。说的是橘子生长在南方就是橘子,味道甜美,而长在北方就是枳,苦涩难食,水土不同使然。一般讲,“嫁接”的东西总会给人留下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就像在茫茫冰雪世界中猛然看到一片“绿”意盎然的“塑”制椰林,在南国城池中赫然矗立着一幢室内“人造”冰雕,新奇之余,总有“做作”之嫌。但中西文化在哈尔滨的一切结合都是那么自然,俄罗斯因素早已成为北国冰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环游世界,也走过不少城市,现代的东西富丽堂皇,但留在头脑中的已经不多了,能够勾起回忆的反而是一条幽静的小街、一曲听起来似懂非懂的民歌、高速公路边一顿简陋的午餐……正因为它们不同寻常,才格外引人瞩目,这也正是其魅力所在。打造城市“名片”是这个道理,为人处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参与互动(0)
【编辑:程涛】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