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欧洲时报:欧洲须正视债务危机的深层原因

2012年02月01日 10: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2月1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2月1日刊文说,欧盟在持续了两年多的债务危机中付出了沉重代价之后,终于在推动政治统合方面取得了实质性成果,使人看到了欧元逐步摆脱危机的希望,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重要的政治改革,这是不容否认的进步,但要真正达到长治久安,那就必须正视财富分配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欧元危机。

  文章摘编如下:

  2012年欧盟首次峰会的主要议题仍是债务危机,不过与此前大大小小的欧债危机峰会不同的是,欧洲领导人会前并未将它定格为“成败在此一举”的峰会,而是相对低调地营造一种工作会议的气氛,但会议通过的有关“财政契约”协议却是一项实实在在的重要进展。虽说这一协议在拯救欧元方面的实效还有待证实,但它毕竟是危机中的欧盟在经济政治统合中的重要一步。

  本次峰会的两个主要结果一如事先估计的那样,并无太大的意外:一是用被称作“永久防火墙”的欧洲稳定机制(EMS)取代临时性的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亦称欧元拯救伞),二是通过“财政契约”,即强化财政纪律,将它视为未来应对债务危机的必要条件,以免重蹈债务失控的覆辙。尽管这是预料之中的成果,但相对于欧债危机爆发两年来欧洲一再重演的混乱局面,欧盟领导人的本次表现应该说是给新的一年开了一个好头。

  我们知道,欧元危机的症结在于统一货币无统一政治作为支柱。当初欧洲国家决定推出欧元时,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根本性的风险,但寄希望于统一货币促成统一经济并进而导致政治统一,似乎这也可以成为水到渠成的事。在欧元问世后的十年间,欧洲国家并不热衷于政治统一或至少是经济政策的趋同,因此二十年前制定的马市条约的财政纪律规定事实上只是一纸空文。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虽有英国和捷克反对,但占欧盟绝大多数的25国决定签署“财政契约”在欧盟经济政策趋同——政治统合——方面标志着一个决定性的进步。

  同样,作为“永久防火墙”的欧洲稳定机制的成形也是欧洲防危机机制的重要成果,它以财政纪律为前提条件,将义务与权利结合起来,基本上符合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从理论上说对稳定欧洲经济局势能起到实质性作用。

  当然,防火不等于灭火。上述被部分经济界人士视作亡羊补牢的措施并不意味着是救火的灵丹妙药,正如本次峰会仍无法对希腊债务危机的解决得出结论一样。从德国要求“接管”希腊财政权等迹象来看,这个国家事实上已经陷入违约破产的境地,欧洲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输血”能持续多久,可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除了希腊之外,葡萄牙也明显吃紧,其十年期公债的利率在周二债务市场已经飙升至16%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近日西班牙也将面临同样的严峻考验。尽管意大利和西班牙两国近来举债并未遇到特殊的困难,但考虑到这两个国家的债务规模,万一出现举债利率急升的现象,仍将危及欧元的生存。因此,现在就认为它已涉过险滩不符合事实。

  希腊及大部分债务国深陷危机难以自拔这一现实同时还反映出欧洲面临的两难困境:债台高筑既然是收支严重失衡的结果,那么一味节约不可能是出路。虽然理论上说,欧盟也认识到节流而不开源的危险,而且在欧洲陷入衰退、失业率屡创新高的形势下,这种顾此失彼、明显失衡的政策将对欧洲的经济造成严重的、甚至是长远的不利影响,但本次峰会未推出令人信服的措施,这也是峰会受到多方指责的重要原因。

  不过,我们在肯定欧洲政经统合方面取得进步的同时,仍应看到欧盟峰会在强调紧缩还债之时,未能正视欧洲国家债台高筑的深层原因,即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凡长期以来债务严重的国家,大都通过举债维持福利、同时避免增税之类的逃避现实的政策,其必然后果是贫富差异拉大、金融运作失控,并与债务上升紧密联系形成恶性循环。欧盟拒绝面对这一现实而只强调紧缩,这种仍然完全立足于市场经济的逻辑难免会很快表现出它的局限性:贫富差异的加剧既不利于团结民众共渡时艰,更为将来产生更大的金融、债务危机埋下祸根。

  欧盟在持续了两年多的债务危机中付出了沉重代价之后,终于在推动政治统合方面取得了实质性成果,使人看到了欧元逐步摆脱危机的希望,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重要的政治改革,这是不容否认的进步,但要真正达到长治久安,那就必须正视财富分配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欧元危机。

【编辑:丁文蕾】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