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红盖头

2012年02月09日 15:49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参与互动(0)

  在央视播出的节目《新春五洲行》里,记者采访了如今生活在中亚国家的“东干人”,他们的祖先是一百四十年前从我国陕西迁徙过去的回族同胞。这批在异国他乡安身下来的华人有十多万。他们讲话仍操陕西乡音,但词汇却具古意,如管政府叫“衙门”,管总统叫“皇上”。

  记者幸运地采访了一场婚礼。十七岁的新娘由前辈梳好“燕燕头”,再用红盖头遮住脸部,迎亲的汽车将她接往婆家。这对年轻人的婚姻仍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定,新娘坦言没有见过新郎,红盖头将把两个新人的憧憬保持到花好月圆的时刻。

  本文撇开旧式婚姻的残酷性,只从审美意义上来重提“红盖头”,是受一位作家的启发。这位作家跑了许多路,去拜访他心仪已久的一位文化名人的旧居,结果大失所望,他抱怨自己不该冒冒失失地掀了一次“红盖头”。

  他的反思是,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让从来没有见过的场景闯入你的视野,与其说是给你客观感受,不如说是一种更为主观的情绪上的东西罢了。因为你要将它们和你想象中的它们作对比,要将你多年积蓄的想象和瞬间见到的现实做一番无可奈何的碰撞。他将自己的的失落化作一句语重心长的告诫:“所以,有些一直在你心中存在美好想象的地方,最好不要轻易去,因为风景只在想象中。”

  另有一位在国外工作多年的学人,回国之前想为亲戚朋友采购一些礼品。作为礼品,当然最好是名牌。而当事人自己买东西是最不讲究品牌的,因为她一直认为,牌子这个东西,长就一双势利眼,一是欺负人穷,二是欺负人傻,她做人最不甘心受欺负。但现在是要替别人买东西,世上并不是每个人像自己这样没有追求,把什么都看透了。而把什么都看透之后,就觉得人的很多追求,譬如巨大的房子,如大克拉的钻戒,除了表示虚荣,什么都不是。但是问题来了,把什么都看透果然好么?她仔细思考一番,得到的答案是——“把什么都看透,追求的不过是一种智力上的虚荣,还伤害了自己活下去的兴致。所以,附着在物质上的许多‘意义’,就像新娘头上的红盖头,还是不掀开为好。”后来,她买了一堆自己从来不用的名牌货作为礼物。

  两位作者为了表达自己心中难以言状的意象,不约而同地请“红盖头”出来帮忙。红盖头,这个我国先民的创造,虽然不如四大发明那样抢眼,但的确能造成朦胧美的意境,诱发观察者的好奇心,使其在明白又模糊的想象中产生别样的审美感受。

  行文至此,我不由得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这首短诗里只有两个人物,一个是“我”,一个是“她”。“我”满腹心事,无限烦忧,期待和追求遥远而渺茫;“她”匆匆出现,又急急离去,“像梦一样凄婉迷茫”。作者的境遇是真还是幻?他到底想表达什么?读者隔着诗的“红盖头”,尽可以去做各自的想象。有一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演出了舞蹈《雨巷》,一群打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在雨中翩翩起舞,若戴望舒能见到这群舞者,他会有什么感受?

  (摘编自香港《大公报》 文/言止善)

【编辑:丁文蕾】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