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欧洲时报:欧洲路在何方 希腊马拉松悲剧堪反思

2012年02月16日 14: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欧洲时报:欧洲路在何方希腊马拉松悲剧堪反思
    2月12日,在希腊首都雅典,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当天,希腊议会正对希政府与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达成的新救援协议进行辩论时,数万名希腊民众聚集在位于雅典市中心的宪法广场示威,反对实施新一轮紧缩措施。新华社发(马里奥斯·罗洛斯摄)

  中新网2月16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15日刊文说,希腊的债务危机正在变成一场马拉松悲剧,这场悲剧的最新一幕就是发生在首都雅典的暴力示威。继希腊之后,需接受“矫枉过正型救援”的国家也越来越多,但这种“救援”究竟能提供什么样的生机,却是个巨大的问号。欧洲的出路在何方?面对没完没了的希腊悲剧,欧洲人难以回避这一问题。

  文章摘编如下:

  希腊的债务危机正在变成一场马拉松悲剧,这场悲剧的最新一幕就是12日夜间发生在希腊首都雅典的暴力示威。作为欧陆文明起源的希腊,其文物遭受如此摧残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出希腊危机的严重性,令许多欧洲人感到震惊,也促使他们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以及各国政府应对危机的方式进行深刻的反思。

  作为最近一波抗议示威的高潮,12日希腊人游行的目的是阻止议会通过新一轮紧缩措施。从借债还钱的逻辑来看,希腊既然欠下了数千亿欧元的债,还债是理所当然的事。这也是一轮又一轮紧缩政策出台的直接原因,为的是向包括欧元区国家、国际货币基金及各大银行在内的债主表明还债的愿望和决心,这样才能获得债务部分减免并继续靠借贷度日。但这种做法的局限性也已经表露无遗:当某一种政策的推行超过了民众的承受能力时,难免发生动乱。

  面对这种局势,如果还抱着“希腊人自作自受”的逻辑继续逼债,不仅道义上站不住脚,而且有引发大乱的危险。

  从道义上说,我们不能机械地从“社会契约论”出发,将希腊今天的灾难简单地归咎于希腊民众。除了投资银行帮助造假之类的因素外,从希腊债务积累中得益的首先是希腊的上层精英,其次当然还有向希腊大卖军火及其它产品的欧洲大国,否则便无法解释为何明知希腊不符合加入欧元区的条件而坚持要让其加入,也无法解释在2005年评级机构指出希腊债务风险之后坚持“既定方针”。

  同样,在危机显露端倪时,无论是希腊政府还是欧元区领导人都无视债务问题隐藏的极大危险,以致债务之火迅速蔓延。此外,市场的趁火打劫导致希腊债务负担迅速加重,许多大银行和基金也难逃其咎。事实上,即使是危机时期,财富的两极分化也未停止,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不乏发“债难财”者,资本的极速膨胀与人的价值的迅速丧失恰成反比。因此,希腊各届政府和权贵、欧洲领导人以及市场都是这场危机的责任人,现在片面地要求希腊民众来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道义上是说不过去的。

  同样,欧洲领导人在自欺欺人地容忍希腊债务多年之后,突然因为债主的逼债便开始矫枉过正地奉行追求预算平衡的金科玉律,以拯救欧元的名义,将希腊逼入绝境,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债务危机,殊不知这是同样的自欺欺人。

  在金融风暴引发的经济危机和接踵而至的债务危机的双重打击下,希腊经济迅速萎缩,在四分之一企业倒闭、青年失业率近50%的情况下,还要再裁减1.5万公务员(比例上相当于中国突然宣布再裁减200万公务员)及削减养老金,与此同时,物价由于市场规律不跌反升(比如油价已达2欧元),这显然已经超过了许多人能够承受的极限。在这种情况下,别说还债,就是生存也已经成为问题,说是救援,实际上是置之死地难后生。希腊人民的生存状况在欧洲领导人眼中还有多少实际意义?欧洲人又如何解释民主的优越性?

  现在,希腊退出欧元区已不再是禁忌话题,与此同时,欧债危机仍在威胁着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民众,即使是原先高枕无忧的法国也开始陷入困境。继希腊之后,需接受“矫枉过正型救援”的国家越来越多,但在市场高于一切的时代,这种“救援”究竟能提供什么样的出路或生机,却是一个巨大的问号。欧洲的出路在何方?面对没完没了的希腊悲剧和即将上演的其它悲剧,欧洲人难以回避这一问题。

【编辑:丁文蕾】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