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华媒揭秘八种科学的末日预言(2)

2012年02月22日 14:35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参与互动(0)

  5 致命病毒

  在很多电影中都曾经描述过一场席卷全球的致命疫病。而在真实世界中,这样的可能性并非完全没有可能,如每个人都知道的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

  不过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不幸感染这种可怕的病毒,但是前一段时间美国和荷兰的科学家们已经在雪貂的身上对其进行相关基因改造研究,使得这种本已致命的病毒更加危险。在基因改造进行之前,这种病毒仅能通过接触传染,但是经过基因改造之后的病毒可以在空气中存活并在雪貂个体之间传播而无需直接接触。这样的研究项目一经曝光立即激起了公众的恐慌和愤怒,人们担心这些变异病毒会从实验室中泄露,从而造成严重后果。

  但是,这样的病毒传播会成为世界末日吗?或许不会。这是皮特•卡托那(Peter Katona)的观点。他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其专业领域便是生物恐怖主义防范。他认为这样的病毒事件并不太可能造成毁灭性事件,不过他也承认这样的事件确实将是一场“可怕的浩劫”。

  对于这种观点,加州理工学院的病毒学家艾里斯•黄(Alice Huang)表示赞同,她说:“某一种特定种类的病毒不太可能杀死全世界所有的物种,因为不同物种所具备的基因多样性确保了至少将会有一部分物种对于这种病毒具有免疫力。”

  即便是前面提及的那种经过实验室基因改造的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变种,它也只有5个变异种,并且这种变异幅度都不算太大,因而人群对于这一病毒毒株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一定的免疫力,因此它将很难造成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的“灭绝”。

  她说:“如果一种病毒想要杀死整个地球上所有的人类,那么它必须造成迅速的死亡,最长不应超过1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一旦病毒感染超过1周以上,人体的免疫系统将回过神来,开始对病毒做出反应并杀死入侵病毒。并且,这种病毒还必须能够迅速传播,几乎在同时感染全世界大部分的人口。

  她说,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除非是你派出数千架无人机,飞行到全球每一个有人居住的角落散播病毒气凝胶,才有可能做到一次性让几乎所有人口都感染这种病毒。

  或者,除非出现这样的情景:那就是某一种超级病毒隐匿在冰层之下或洋底热泉喷口附近,这些致命病原体在此生长繁殖。然后由于某种突发的超级自然灾难,这些病毒被一下子释放出来,造成大规模感染和死亡。

  当然,请不要沉浸在上面的描述之中,因为这纯属幻想。黄女士指出,所有这些情形在现实生活中都是非常不可能出现的。甚至在科幻小说中,往往某种致命病毒也是从外太空来的,而非上面所描述的那些途径。

  6 超新星爆发

  超新星爆发是宇宙中最强大的爆炸事件。根据美国宇航局的估算,其在一瞬间释放出的能量几乎相当于太阳在100亿年内释放的能量的总和。

  这样的超新星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超大质量恒星在走完其500万~2000万年生命历程后,其核心发生重力塌缩,另一种就是所谓的1a型超新星,这是一颗白矮星的致密核心密度进一步升高时引发的剧烈爆炸。

  根据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天文学家托德•汤姆森(Todd Thompson)的说法,在我们的银河系中,大质量恒星核区塌缩的情况要比1a型超新星的案例多出2~4倍。并且,在我们的银河系中大约每隔100年左右就会发生一起核区塌缩引发的超新星爆发案例。幸运的是,所有这些爆发中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安全的距离范围内,距离地球至少都有5~10个秒差距(约合 16.5~33光年)。在这样的距离上,地球是安全的。

  假设这种超新星爆发出现的位置在银河系中是随机的,那么对于地球而言,大约每50亿年将会遭遇一次破坏性的超新星爆发事件。不过事实上由于银河系是一个由旋臂结构构成的整体,并且绝大部分超新星爆发都发生在旋臂之中,而地球会不断进出这些旋臂结构,因此,正如汤姆森所指出的那样:“事实上每当我们进入一个旋臂结构时,我们都有可能遭遇距离在10个秒差距危险范围之内的超新星爆发事件。这样的事件发生的几率约为1亿年一次。”

  一旦遭遇此类剧烈的宇宙爆发事件,我们将会面临强烈的X射线和宇宙射线辐射风险:高能电子,质子和α粒子。这些粒子都几乎以光速运行,另外还有高能伽马射线,这种射线拥有极高能量,足以杀死细胞。

  超新星爆发释放的剧烈辐射将摧毁地球的臭氧层,从而导致更多的紫外线抵达地面。这样的结果是皮肤癌患病率的急剧上升,并导致细菌和浮游生物的大量死亡,甚至导致地球进入一个新的冰期。

  7 轨道变化

  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轨道发生改变也将危及地球上的生命。在太阳系中木星是质量最大的行星,其巨大的引力甚至会对其它各大行星的轨道运行构成影响。比如,经过数百万年之后,木星的引力作用将让水星轨道的偏心率增加,其远日点将更远,近日点将更近。

  根据一项2008年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报》上的论文,随着水星的轨道偏心率继续增大,水星将最终难逃坠入太阳灰飞烟灭的命运。并且,这一变化还有更加严重的后果,那就是水星的轨道最远处将越过金星轨道。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天文学家格里格•劳林(Greg Laughlin)说:“很快这就将导致一场真正的灾难。”劳林是这份发表于2008年的论文的作者之一。他说:“水星和金星一旦发生致命相撞,火星将被踢出太阳系。”

  当然,还有最坏的情况,那就是水星和地球发生相撞。这样一次撞击将彻底摧毁地球,尽管地球几乎要比水星大上20倍,仍将难逃厄运。

  对于劳林这样的行星地质学家来说,行星轨道发生的轻微变化都将增加一份潜在的危险。不过不要太过担心,根据计算,以上这种情形在未来50亿年内发生的可能性低于1%。

  8 太阳浩劫

  美国宇航局行星学家克里斯•麦克凯(Chris McKay)警告说:“即便地球逃过了和水星的相撞,最终还是难逃被太阳吞噬的命运。”太阳在过去40多亿年间持续发光发热,其能量的来源是其核心区的氢 -氦核聚变反应。随着太阳逐渐变老,太阳的温度将变得越来越高,越来越亮。

  在大约10亿年之内,科学家们预计太阳的亮度将增加大约10%。这增加的额外热量将让地球地表温度升至200华氏度(约合摄氏93度)以上。海洋将会消失,现有的气候模式将崩溃。墨西哥瓜纳华托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克劳斯-皮特•施罗泽(Klaus-Peter Schr?der)形象地说:“那时候一切的高档房产都将变得一文不值,我们将不得不外出寻找另一颗新的行星定居。”

  那些不想搬家的人只能指望施罗泽的同事,英国苏塞克斯大学天文学家罗伯特•史密斯(Robert Smith)的观点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史密斯指出,天文学家和工程师将或许将有能力改变并扩大地球的轨道半径,使之逃离被太阳吞噬的厄运。具体方法就是利用时不时进入内太阳系的小行星。

  通过改变飞过地球附近的小行星的轨道,使之从地球的前方擦过地球,这样它的动量就会有一部分转移到地球身上,这就等于给前进中的地球“加速”了一把。地球的公转速度加快就意味着地球的轨道半径也将随之变大。如果能坚持这样做长达数百万年,到时候地球的轨道半径将能够扩大5%左右,这就将意味着减少10%左右的太阳热量。

  然而即使是这样做了也只是延缓了地球被太阳摧毁的时间而已。再过大约70亿年,太阳将变成一颗红巨星,其体积和亮度将远远超过现在的太阳。麦克凯说:“那时候的太阳的体积将变得极其巨大,地球轨道事实上将位于太阳体内。”并且除非我们扩大地球轨道的努力十分成功,否则地球几乎将不可避免地被太阳巨大的火焰和高温彻底吞噬。

  施罗泽说:“尽管我不信教,但是很多预言的实现或许确实需要一些时间。”他开玩笑说:“《圣经》中提到世界最终将毁于一场终极烈焰,看起来这种说法还是有一点根据的。”

【编辑:程涛】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