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港媒:中日建交年逾不惑 日媒屡兴冷风不合时宜

2012年02月24日 09: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2月24日电 香港中通社23日发文说,今年是中日邦交40周年,一些日本媒体却屡兴冷风,对钓鱼岛等事件借机炒作,平添风波。有中国媒体人士指出,中日对话进行到今天,已不大“吵”了,因为有了很多共识。两国高层非常重视媒体间交流,两国媒体以后应多一些理性、负责任地报道。

  文章摘编如下:

  就在中日两国政府今年为庆祝中日邦交40周年密锣紧鼓地筹备系列活动时,日本政界部分人士却屡兴冷风,给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路途平添风波。

  今年元旦刚过,1月3日,日本冲绳县石垣市的市议会议员仲间均等4人登上了石垣市西北约170公里的钓鱼岛。1月底,日本政府日本政府又完成了对钓鱼岛周边4座附属岛屿的命名。2月21日,日本名古屋市长对来访的南京市政府访问团质疑南京大屠杀并拒绝收回该言论。22日,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内阁近期将向国会提交海上保安厅法和外国船舶航行法的修改法案。其中将增设规定由海上保安官代替警察官对远方岛屿的不法入侵者进行搜查和逮捕,执法对象的岛屿包括钓鱼岛等。2个月来,日方不断冲击钓鱼台、南京大屠杀等中国外交底线的话题,再三刺激中国民众的神经。

  值得留意的是,21日下午,南京代表团在离开日本前再次发表“说明”。该“说明”称:日本媒体选择性地报道了河村的言论,没有全面客观地报道我市代表团的响应,并借机炒作。可见,日方媒体的炒作,起到了一定的推手作用。

  近几年来,中日媒体对两国外交关系的作用,已经进入了中日有识之士的视野。自2007年11月至去年9月,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日本“日中媒体人士对话活动发起人会”共同主办的“中日媒体人士对话会议”已经举行了六届。加强交流力求公正,成为双方讨论的重点。

  参加过5届对话的《中国青年报》总编辑陈小川认为,日本媒体对中国有很多偏见,有很多不了解,对话进行到今天,双方已经不大“吵”了,因为有了很多共识,但争论依然不可避免。中日两国高层非常重视两国媒体间的交流,通过对话,两国媒体人士了解彼此的想法,以及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以后就能多一些理性、负责任地报道。

  一名中国内地媒体人在回忆第三届对话时,曾这样描述:“中日媒体的19位代表在阐释、争论甚至争吵中,寻找着中日间的谅解与理解,稍不注意调门儿就高起来,语速就快起来,以至于主持人不得不反复提醒,慢一点,4位同声传译忙不过来啦……据说第一、第二届对话的气氛更激烈,已经到了面红耳赤的地步。”

  历史问题是中日之间的老话题。中国媒体人士曾对日方人士指出,对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当年周恩来总理有句著名的话:“中国不提,日本不忘。”2009年,日本鸠山首相在会见中国媒体代表团时也表示,在历史问题上,他们不能回避过去,争取得到中国的理解。

  不过,日本官方的良好愿望,难免会被日本媒体对中国报道的“惯常手法”所影响。

  早在前年的第五届中日媒体人士对话会议上,就有日本传媒人承认,日本媒体从2009年初开始,一直在为GDP被中国超过而担忧。日本媒体需要克服的问题是“报忧不报喜”,有些“忧”其实根本不存在,他们的新闻观就是“坏消息就是好新闻”。

  6个月前举行的第7届北京—东京论坛上,日本媒体的“惯常手法”成为与会者讨论的重点之一。论坛前期调查显示,中日两国民众相互好感度下降,这一情况引起了与会者注意。与会学者与媒体人士均认为,两国民众大部分从媒体了解对方,媒体在民众的相互了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总编辑马为公惊诧于某日本媒体网站关于中国报道的专题竟然百分之百负面,也惊诧于中国对日本地震的援助日本国民却知之甚少。

  来自NHK的论说主任委员加藤青延也问了本国观众同样的问题,“你认为日本媒体的报道客观吗?”只有25%调查者做出肯定回答。他疑惑本国观众不相信自己媒体所做的关于中国食品安全、钓鱼岛等问题的报道。“我们现在的交流平台越来越多,在涉及双方关键问题时相互认识却还有欠缺,而且会形成不客观的报道,值得我们深思。”

  不难看出,双方媒体尤其是日方媒体能否客观全面地报道中日两国人民广泛关注的历史问题,是中日关系能否走上正常化轨道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两国媒体开展日益增多的交流和对话活动,双方的分歧将不断减少,共识将不断凝聚,利于双方政府和人民正确面对历史遗留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新局。(苏一平)

【编辑:丁文蕾】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