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小心“忧郁症”

2012年02月24日 15:39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参与互动(0)

  第一次接触忧郁症,是一位老文化人,每到傍晚,他就长时间坐在床上凝视窗外垂泪,情状令目睹者心酸动容。

  一位工作中认识的忧郁症患者,当时年轻活泼,事业发展如日中天,其实她那时已是个忧郁症患者。多年后在一个忧郁症专题电视节目中见到她,才知道她从年轻时已被忧郁病魔折磨。她是一位作家,曾想写一本小说把忧郁症患者的痛苦诉诸世人,中途却不能坚持,只能放弃改由他人代笔完成。

  一位朋友得忧郁症后,对事物失去了正常的判断能力。有一次她讲述家中“闭门”失窃事件,正常人很容易就判断是家中小子干的混事。但她用福尔摩斯的推理思维,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一个经不起推敲的故事。

  电视节目中看到的忧郁症患者外表都很正常,有的看去文静,也有的看去开朗。他们走不出忧郁的困扰,甚至一心求死。最严重时他们曾求助于义工。有的义工尽心尽力地开解他们,令他们一度走出了负面情绪。但义工刚转身走开,他们就从窗户飞扑出去,到底还是以死来一了百了。

  忧郁症是一种都市病、职场病,自己或身边的熟人朋友其实都多少有负面情绪,甚至有忧郁症早期症状,但我们并不认识它,更谈不上求医。那些逝去的病人如早期有所发现并采取措施,或就不致赔上生命了。

  (摘编自香港《大公报》 文/姗而)

【编辑:丁文蕾】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