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胡同岁月

2012年02月28日 15:34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参与互动(0)

  这次去北京,逛了两次胡同。第一次是由朋友领着去的,第二次是我自己去。跟朋友去的那次,以逛胡同为名,却以“吃”为主。我下榻位于东城区的宾馆,从宾馆出来走几步就是豆瓣胡同。所谓的豆瓣胡同,其实是一条大街,很长、很宽,高楼大厦林立。我们是午后三点多才出发的,虽还未到立夏时节,但北京的天气已经很炎热。

  午饭过后,北京人通常要“午休”,下午才出去活动。从豆瓣胡同一转入南门仓胡同,实时感觉到这里彷佛是一个小型社会;超市、饭馆、小旅馆、杂七杂八的小百货,用的,穿的,吃的,无论是酱、油、醋、鸡蛋、啤酒、水果、鲜花(还有扎死人花牌的呢)总之生活上所需的都应有尽有。其中又以小食店最多,而且几乎每家都派员站在门外招呼,即使人手不够,掌柜的也会很机敏地见你行近立刻招手请你进去。在喧腾的吆喝声中,我竟觉得有种赏心的感觉──市井生活不就是这样的吗?尽管喧扰、混乱,却有着富足的欢乐。

  于是乎,我们几乎是一路吃着去逛的。而且只能挑没尝试过的,像馄饨、涮羊肉、酱肘子、驴打滚、金糕等,再好吃也得割爱。尽管如此,没等华灯初上,已经饱到不能动。这才察觉除了吃,好像还没浏览到胡同呢,就更遑论四合院了。

  于是隔天便婉谢了所有的好意陪同,独自去逛。照旧是从豆瓣胡同拐入南门仓胡同。昨天没留意的,今天都注意到了。原来南门仓胡同两旁都是高大的老槐树。天气虽热,走在树荫下也不觉得怎样。邻近还有很多条胡同,都是互相连接的,感觉都不长。原来北京的街道大都是四四方方的,因此长度相等。两侧多有植树,在夏日里平添几许荫凉。走到胡同深处,行人渐稀。在一处院墙下,忽闻有小孩的歌声,原来院墙里面是一所幼儿园。是蓊郁的老树遮蔽了屋脊,对于一个过客而言,确实是不容易发现的。站在墙下仰望,有种岁月漫漫的恹醺感,恍若这里的光阴流得特别慢。幼儿会长大,会离去,惟独胡同里的岁月不会老……

  其实这都是我的错觉。事实上胡同里的物景人事都在变迁中,四合院尤其变化大──它们一天天在消失中。拆与不拆,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可不论你持什么意见,四合院都一直在拆毁中。我的朋友老孟是支持拆毁的。他说:“现在哪还有什么四合院?什么独门独院?十几家人合挤在一个‘大杂院’里,连院落都加了盖,变成住房了。又没私人卫生间,上的是公共厕所,连水龙头都是共享的。你去问问他们,看谁愿意永远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孟君所言极是。这样的“大杂院”我也曾见识过。

  多年前,经过一座四合院,见里面古树参天,一墙绿荫,脑海里立即浮现一幅院落宽敞、植树栽花、饲鸟养鱼的美好生态构图。然而探头一看,却是一个“大杂院”,没有院落,也不见盆花,因为仅有的空间都盖了房,并且还间隔出好几间房间。那参天的古树竟变成了现成的梁柱,还挂着些杂物呢!这样的情景,还怎能将它与四合院的“天棚、鱼缸、石榴花”的雅静舒适联想在一起?渴望住好房子,渴望改变住房条件,不就是所有市井小民的愿望吗?而古都的帝王气象,早已涣散在岁月的风尘里……

  (摘自香港《大公报》 文/李忆莙)

【编辑:程涛】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