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熟能生“财” 稳定获利的私房术

2012年03月01日 17:30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参与互动(0)

  你是否曾尝试,对自己的投资理财勤加练习?其实,从储蓄、投资到停损,每一种财务决策都需要练习。今天就开始练习投资理财,让你不仅做到熟能生巧,还达到熟能生“财”!

  赚1000万的投资练习

  这是一场史上最长的决赛,坐满一万五千名观众的球场内,不时传来阵阵惊叹。耗费五小时又五十三分钟后,乔克维奇终于打败纳达尔,拿下今年度澳洲网球公开赛男子单打冠军。比赛结束时,已经接近凌晨两点。乔克维奇和纳达尔球风不同,然而这两位巨星有一项共同特色,就是他们各自有严谨的练习习惯。

  知而不行 半数民众缺乏投资练习习惯

  “身为网球选手,你每天就是得拼命训练,”乔克维奇曾在一场记者会中,分享自己的心得:“这样你才有把握,自己也许可以参与重要比赛,甚至站在决赛场上。”

  顶尖球员所说的“拼命”,究竟达到什么程度?纳达尔的回答更具体。他回答球迷提问时说:“这(练习时间)得依赛程而定。球季前,我每天练习七、八个小时;开赛后,如果当天没有比赛,练习时间就加倍。”乔克维奇和纳达尔,分别排名男子网坛世界第一和第二,从他们的话不难了解,练习,和成功有关。

  其实,练习更和财富有关。今年澳洲公开赛的冠军可独得230万澳币,是历年来最高的奖金。连同这笔钱落袋,24岁的乔克维奇入行以来,已获得3525万美元职业奖金;至于25岁的纳达尔,职业奖金更达4382万美元。可见持续、专注地练习专业,有助于增加财富。

  熟能生巧,练习可以提升专业,但若将练习用在投资理财行为上,是否可达到类似成效,熟能生“财”?从《今周刊》委托波仕特在线市调网进行的“投资理财练习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有趣的结果。

  在这份接近3000人次的问卷里,超过97%受访者肯定,培养投资理财的练习习惯,确实有助于改善理财技巧,进而提升家庭的资产水平。显见无论资产多寡,民众普遍认同,投资理财是一种可以改善的行为。

  但是,被进一步问到目前执行情况,却有20%受访者指出,投资理财习惯是最近一年内才开始执行;另外,也有29%受访者坦承,并未养成任何投资理财习惯。

  从调查结果来看,对于练习改善投资理财的效果,有接近半数民众,明显处于“知而不行”、缺乏练习的状态。换句话说,理财观念一百分,执行力却只有五十分的民众,比例接近一半!

  “投资、理财都需要练习,即使记帐也是一种练习,只要长久执行,数字感就跑出来了。”世新大学财金系副教授郭乃锋说。他强调,初期的投资损益并不是重点,重要的是透过练习操作,投资人可以了解自身的风险承受度,避免不知情下承担过大的投资风险,也避免错误决策。

  追高杀低 投资人群聚效应难以改变

  单凭冲动与直觉投资理财,可能造成的后果,在黄先生身上显露无遗。春节期间,和好久不见的同学聚会,在众人分享新年投资计划时,惟独他沉默不语。“老实说,我的钱都套在基金了,就算看到便宜的好标的,我也没钱买进”,黄先生终于说出实情。对将满40岁、育有二子的他而言,无论是加码摊平,或忍痛停损,似乎都不是最稳当的解决之道,进退两难的感觉,实在难受。

  原来,平时没有研究投资习惯的黄先生,因为眼见股市热络,将可用资金全数投入,买进不少台股基金。直到去年台股重挫、跌破7000点,他收到对账单才猛然发现,自己原来全买在指数高点。如果及时“止血”,或许不至于严重套牢,但时间一久,黄先生渐渐懒于理会这笔投资,被问及处理方式时,他的答案令人担心:“再看看吧,也不知道何时解套,干脆先不管。”

  让黄先生备感困扰的第一个原因,是盲目跟随热潮。再者,没有做好资产配置与停损也是主因。投资人如果持续练习、努力避开这两个陷阱,肯定能让财富更上一层楼。

  早在上个世纪,被称为“资本主义救星”的经济学家凯因斯就曾观察,认为个人经常有模仿群体选择的“羊群效应”;《漫步华尔街》作者墨基尔也在《稳健理财十守则》书中提到,“和群众在一起,人们往往觉得比较安全”。到了后金融海啸时代,这种特征依然存在,类似黄先生的案例从未绝迹。

  “结果和我过去的经验并无差异,投资人还是追高杀低。”从事理财顾问多年的安睿证券投顾总经理刘凯平就分析。那么,投资人该怎么强化心理、突破这种陷阱?墨基尔的建议简单又直接:“别理会股市的传统智慧和一窝蜂的群众行为,他们通常是错的。”

  此外,黄先生缺乏停损观念,也是造成当前窘境的主因。香港知名股市作家曹仁超曾在著作《论势》中形容,散户面对抉择时,有九成以上表现得畏畏缩缩,宁愿逃避危险也不做决定。检视调查结果,同样可以印证这个现象:无法在关键时做出决策的投资人,并不是只有黄先生一个人。越缺乏投资理财练习的受访者,越无法落实停损!

  观念错误 多数做不到确实停损

  《今周刊》发现,能够确实停损者,在所有受访者当中只占48.6%;如果再将受访者依不同习惯划分,无理财习惯的民众,高达86.5%无法停损!但将受访者依照可投资、可储蓄收入划为五等分,能够停损的比例,却与收入成正相关。两者的对比,或许正是造成穷与富落差的真正原因。

  “其实,投资理财一点也不复杂,源头就是收支必须产生结余,接下来才能谈理财。”刘凯平语重心长地说。他的沉重很有道理,因为问卷结果中最令我们意外的现象,是入不敷出的人远超过预期!

  数据显示,有近35%受访者无法持续收支平衡,更有超过一成受访者,账面上始终是入不敷出。这代表,对接近五成受访者而言,连固定储蓄都不容易做到,想要利用储蓄进一步进行投资、理财,可能性自然更渺茫。

  造成入不敷出的主因,可能是开销过高,必须降低物欲;也有可能是收入不足,要量入为。无论是哪一种因素,Alice的理财练习经验都具有参考价值。

  Alice年幼时,家里经营钟表店,由于父母从不吝惜为孩子花钱,例如购买昂贵的家庭电影院设备,在她印象中,家里似乎从来不缺钱。直到父亲投资的工厂倒闭,家庭经济陷入困境,Alice才惊觉自己的富足,全来自父亲勤俭的支持。

  勤于记帐 粉领族修补财务漏洞

  “父亲是十分节俭的人,从小见他每天记帐,日后我也培养出记帐习惯。”Alice这个维持多年的习惯,为她抓出了不少隐形的财务漏洞。

  例如踏入社会后,最初Alice是担任驻唱歌手,这份工作月收入甚丰,有时甚至逼近10万元,对一位20出头的女孩而言,如果没有规律记帐,很可能因为不清楚花费流向,让资产在不知不觉中流失。

  (摘编自台湾《今周刊》793期 文/周岐原、欧阳善玲)

【编辑:丁文蕾】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