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不存在的节日:变形节

2014年11月25日 16: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破土而出对树而言绝对是一种用生命对抗压力的变形,同时也是生之必然……

  冬天来了,树木禁不起风吹,开始掉叶子。发现时间秘密的似乎不仅仅是树木,一则网络新闻如同一片翻飞的落叶,吸引了我的目光。

  死亡在他诗里千百次演练

  “我来时很好,去时也很好。”90后深圳打工诗人许立志坠楼身亡,留下遗作《我弥留之际》。

  深圳晚报以极大篇幅报报道了这位年仅24岁的年轻诗人的生平。

  许立志20岁就远离家乡,只身在深圳富士康开始车间流水线的生活,流水线的枯燥,以及想在城市扎根下来的念头让他身心疲惫不堪。孤独无处可述,他的文字陆续在《富士康人》上发表,但他的诗从不拿给父母看,因为“那是很痛的东西,不希望他们看到”。

  “必须不停地为生活奔波,很难走得更远”,这是许立志对“生”产生绝望的主因。

  在生存压力下奔跑的诗人,因其敏感所以内心较之常人脆弱许多,长期忍耐而产生的死念,令每个生存的当下过得无比艰难。

  新闻报道的最后一段这样写着:“许立志的诗冷峻严肃,直面惨淡的人生。从他的诗歌中,可以发现他的生命轨迹,死亡的气息愈来愈浓厚──死亡在他的诗里已千百次演练,最终只是轻身一跃。”

  关爱与善待是得以存活的关键

  “他们都说/我是个话很少的孩子/对此我并不否认/实际上/我说与不说/都会跟这个社会/发生冲突”,许立志在他的诗作《冲突》中向世人揭示存活与理想之间的严重冲突所导致的身心扭曲、变形。这是一个非常无力的状态,如果无法在内在接近并成为这个人,那么旁人是无法真正理解因压力导致的扭曲、变形之疼痛的。

  但凡人都有存活的压力,都有被现实淹没的理想。同样的,年轻时的我也曾有过这样极欲与世界切割、悖逆的欲念,那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所必须要承受的苦痛,唯有一次一次地经历了,突破了,人才能跟树一样,就算种子曾经埋在巨石下,有朝一日也能发芽。

  关于生存,我想树比人拥有更多、更大的勇气。它们随四季发芽、落叶、枯枝,即便被砍了、伐了,仍成为纸张、书页,桌椅、木筷,一元复始,生生不息。

  而我在成长过程中看到的、亲身经历的以及回忆中留存的,除了成长之痛外,感受更多亲人、友人甚或旁人,长期或偶然的关爱与善待,这才是让人得以存活下来的关键所在。

  变形节的由来

  万物生成自然有它的法则可依循,无论树,或是人,都必须经历成长之痛。一棵树,栽种的季节是否合适,孕育种子的泥土是否丰沃,水分、光照是否充足……这些外在条件对树的成长来说兴许很重要,但并不是符合以上条件才会发芽,破土而出对树而言绝对是一种用生命对抗压力的变形,同时也是生之必然。

  生存对人来说大不易。天地并不因人类生存的愿望而改变运行,人类的欲望太旺盛,除了生存还要更多,因而必须要自我强健心志,生命力才能如树般强韧。

  变形节怎么过

  十一月,初冬已至,窗外阳光平淡,但仍有暖意穿窗而过。投影在房屋、壁廊间以及人身上的树影随着风摇晃,一片两片叶子飘落于地。生死在漫漫时光中似乎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存在,拼尽全力生长过了,所以随处都可自在停留。这一日, 11月25日(圣诞节前一个月),世界因生之变形而美好,即便严冬将至,只要做到善待自己与身边人,春日来时,枯枝依旧会发芽。(摘编自台湾联合报 作者:龙青)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