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美国侨报:莫要低估四万亿

2008年11月11日 17: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插图:4万亿经济方案惊醒A股 沪指跳涨7.26% 中新社发 宋学海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11月11日电 美国《侨报》11月11日发表中国时评《莫要低估四万亿》指出,此刻的中国,同样将目光“从外转向内”,提出以加强内需为目标的宏观调控政策转型,这同样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庞大经济社会的转型不仅要求执行到位的政策,还需要文化和心理的转变——这样,中国才可能真正成为希望之地。

  时评原文摘录如下:

  在金融危机日趋严峻、实体经济遭受冲击的背景下,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4万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强力启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积极的财政政策曾是中国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及国内特大洪灾冲击的主要做法,在货币政策中使用“宽松”字眼也是10多年来第一次,而从撬动国内需求之中又可看到,中国经济正努力从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转向以消费和内需为主导。

  既是应对金融危机之道,也是向过去经济增长模式说再见,这应是此次宏观调控政策转变的双重原因。当外部压力和内部需求重合时,需要对两者有足够认知。

  在这场金融危机前,中国的心情相对复杂:一方面,看着过去屡屡“刁难”中国的发达国家陷入困境,更坚定了“走自己道路”的信心;另一方面,别人的失败并不能证明自己的成功——投资热潮和廉价出口对中国经济、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

  金融危机成为全球舆论的焦点,的确可部分地转移中国经济社会关于自身发展的焦虑,但这不能成为回避自身困境的缘由。甚至可以说,正是中国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的不合理性,给了中国藉助金融危机发动自身改革的“切入点”。

  在“关起门来自己发展”被证明是一种错误后,中国开始加强学习外来文明,并缔造了一个“中国速度”的经济年代——高度的物质繁荣伴随着对实用主义和经济利益的崇拜。而当榜样出现大麻烦时,反思也同步到来:过去的学习是不是过于突出工具主义?

  在当前的迷惘中,“中国能给世界提供一种全新可能”的说法风行一时。而当阵痛过后,发达国家直面自身困境的勇气和自我修复机制开始展现:美国人用“奥巴马的压倒性胜利”选择了变革之旅,欧盟也开始加强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

  此刻的中国,同样将目光“从外转向内”,提出以加强内需为目标的宏观调控政策转型,这同样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庞大经济社会的转型不仅要求执行到位的政策,还需要文化和心理的转变——这样,中国才可能真正成为希望之地。 (钟海之)

编辑:刘雨生】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