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式民主将一统天下?东欧剧变后的三大预言落空(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西式民主将一统天下?东欧剧变后的三大预言落空(2)
2009年02月06日 15: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布热津斯基“共产主义衰亡”预言落空

  1989年布热津斯基出版了其代表著作《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该书立足于当时东欧剧变,指出共产主义作为一种运动支配了二十世纪多数时间,但共产主义已经走向衰落,进入“最后危机”,并断言将在二十一世纪消亡。该书出版不到两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最终瓦解,中国在艰难中探索,这更加使各国对其预言确信不疑。

  但随着全球性金融海啸日益转化为经济危机,而且出现了向制度危机和意识形态危机转化的趋势,布热津斯基的预言逐步落空,而马克思《资本论》的预言不断得到验证。批判资本主义的鸿篇巨著《资本论》重新成为西方读者的宠儿,且读者多数都是青年学者。《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正在不断暴露。欧洲国家开始用自己的目光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寻找出路。“资本主义向何处去”的疑问在欧洲上空不断回荡。法国总统萨科齐也宣称要“重塑资本主义”。人们形象地说,“马克思又回来了”。

  其实,布热津斯基所预言的共产主义必将消亡的预言落空,早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就逐步显现。

  中国作为苏东剧变后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仅没有消亡,也没有进入所谓的“最后危机”。相反,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和向心力。中国经济保持了三十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大提高。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来越来越强的吸引力。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到中国来“取经”,希望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

  当今世界除了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外,还有一些国家也主张走“社会主义道路”。在拉美,以查韦斯为代表的拉美左翼公开主张走“21世纪的社会主义”。虽然“21世纪社会主义”与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不同,但至少说明了这些国家走的不是西方式的资本主义道路。而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前独联体国家走的也不完全是西方资本主义道路,这些国家探索的是“我们式的发展道路”。

  还有一些国家也无法用传统的西方资本主义来衡量。摩尔多瓦执政的是共产党,印共(马)在印度两个大邦执政,南非共参与联合执政,等等。很多国家已经不再是传统的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所谓资本主义将一统天下的预言是天方夜谭,就是共产主义将消亡的预言也根本站不住脚。

  “华盛顿共识”濒临破产

  1989年,社会主义挫折和计划经济的失败使广大发展中国家无所适从,出现了意识形态真空,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思想和改革思路引导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尤其是拉美各国深陷债务危机。为此,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邀请了拉美国家代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的研究人员,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以拉美国家经济调整和改革为主题的研讨会。

  会议后期,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威廉姆森对拉美国家的改革提出了10条政策措施,并声称就此已与上述总部设在华盛顿的国际机构和美国财政部达成一致,因此命名为“华盛顿共识”。“华盛顿共识”核心就是上世纪80年初以来美英等国所采取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念,实际上是西方用新自由主义模式取代苏东计划经济的产物。

  “华盛顿共识”具有三大突出特点:一是主张彻底私有化,反对国家控制企业;二是主场彻底市场化,反对政府管制和监督;三是主场全面贸易自由化,主张各国全面开放国际国内市场。

  在拉美和东南亚出现金融危机后,美国借机强行推销新自由主义经济理念。一时间,新自由主义经济理念被看作是拯救世界各国危机的“良方”。但此次全球性金融海啸的根源恰恰就是新自由主义经济理念。新自由主义经济理念一下子从“世界拯救者”变成“罪魁祸首”。

  虽然美国一再强调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主要是美国没有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金融创新与金融管理、合理储蓄与超前消费的关系,但这三大关系严重失衡的根源还是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理念。

  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使美国出现了重新审视和修正新自由模式的浪潮。奥巴马提出了庞大的经济复兴计划。从该计划的一系列内容来看,实际上预示美国将告别新自由主义模式。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即使奥巴马上台后仍坚持“华盛顿共识”,“华盛顿共识”都很难再成为世界共识了。美国推行“华盛顿共识”是一回事,其它国家愿不愿意接受“华盛顿共识”则是另外一回事。(钟理)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