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散步发现香港价值——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历史散步发现香港价值
2009年02月16日 16:40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书名:《香港历史散步

  作者:丁新豹 主编

  出版:香港商务印书馆

  数年前,著名出版人苏拾平先生曾这样形容香港出版业的优势:“比台湾懂大陆,比内地懂台湾,比两岸懂世界,比世界懂两岸”;或许,这点观察对有志于学习历史的读者来说也是意味深长。

  自一九八零年代初,随香港出现了“九七前途问题”的困扰,香港读者对本土历史的兴趣一度趋升,出版市场上涌现了多本香港历史的普及书籍,畅销一时。但随回归日子远去,本土历史书籍的销售形势却似江河日下,出版商指出香港读者对本土历史书籍兴趣渐趋低落,故其出版量也在减少,不少昔日以出版本土历史书籍作亮点的出版社都在近年转以出版有关中国崛起、中国城市潮流的书籍作宣传点。

  身处这时刻–正值香港本土历史出版在幽径徘徊的时候,能够细读由卢玮銮教授执笔的《香港文学散步》,寻访昔日文化名人在港留下的足迹,再读丁新豹博士主编的《香港历史散步》,透过寻访历史建筑探讨逝去的移民社群足迹,便特别值得珍惜。

  《香港历史散步》所见,在港英管治时代,香港的政治、经济活动大多集中在港岛的中环和上环,这也令这两区域发展出各自特色:中环仿似“小伦敦”,成了欧式建筑林立的金融中心;上环则成了华人聚居的“小广州”,汇聚了来自中国和东南亚的各路华人移民;在书中,作者在中环和上环选取了十九项建筑物景点,一一详加解说外,也深入分析其历史背景和意义,凸显了不同时代活跃于香港的商旅移民。

  他们留下的历史建筑或景点计有:来自买办家族的华洋混血儿何甘棠和他的“甘棠第”;凝聚沙宣(Sassoon)、庇理罗士(Belilios)、嘉道理(Kadoorie)家族等犹太社群的犹太庙;体现多元族裔社会的回教清真礼拜总堂;充当东南亚华人商业聚脚处的南北行街;来自中国各省过客安魂之处的百姓庙等。

  书中所说的是建筑物,但显现的却是香港这处八方汇聚的移民社会。沿着这历史幽径散步,欣赏这许多昔日遗迹,我们或会更明白,曾几何时香港确曾“比两岸懂世界,比世界懂两岸”。

  早前,我曾往上海、新加坡等滨海城市工作,走马看花情况下,对两地书店留下了有趣印象—在上海,不少书店当眼处总摆放着《大国崛起》等热销书籍和光盘,彷佛在配合奥运的气氛;在新加坡,芸芸本土书籍中最吸引我的倒是一本中学“Social studies”课程的指定课本。

  书中有一章名为“挑战与危机”的专题,详论威尼斯这城邦的衰落历史:它是一个移民城邦,收纳了不少流浪四方、逃避战乱的人口,在缺乏天然资源的水泽之地,他们建堤围、垦土地,觅得安身点,随东西方商贸渐趋活跃,威尼斯当起中间人(Middleman)的角色,以人脉连结起各方网络,商人的地位跃起,其财富更养活不少文艺活动,造就了意大利的绘画、雕塑、建筑成就(所谓“文艺复兴”),但随欧洲大国崛起(如在北方冒起的法国),海上冒险家又觅得直通东方航道,威尼斯作为东西商脉“中间人”的角色渐被架空,艺术家活动的重心也渐北移。

  香港人应为香港能赶上“大国崛起”这辆快车而高兴?抑或应像新加坡般为“城邦衰落”而多作自省呢?

  (摘自香港《亚洲周刊》2009年第7期 作者:钟宝贤)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